王鼎钧回忆录《昨天的云》

作者: 奔向美好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19:18 被阅读133次

    小时候在爸爸书房看到过一本《白崇禧回忆录》,好奇,爬上桌拿来翻看。文中记载多是关于战争的军事部署,没有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从此失去兴趣。最近竟然找不到了。

    近代留下的文学作品,鼓励过那时为理想奋斗的人们,安慰过受战火洗礼的心。那个诞生伟大革命家的时代,那个饱受摧残的年代。好的,差的,现在的我总想多了解一点。

    王鼎钧不是高层将领,是台湾的散文大师。他会写作,也严谨,书中提及的重要事件都查过地方志经过验证。他所见的正是当时一个普通人眼中的世界。虽然不代表全部甚至代表不了一个阶层,但他写出来了。写自己边逃亡边求学的经历,写处于劣势依然蓬勃的共产游击队,写身边的同学老师同事。不管如何,让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生活,多了双看过去的眼睛。

    回忆从家乡开始。家乡留给懵懂孩童特殊的记忆,那里有父亲母亲,有启蒙的老师,第一次记住的花、草、河流、小动物。少年离家,一去不回。家乡深深刻在脑海,笔下的文字是他对家乡的眷恋。他画出当时家的位置,朋友家的位置,城门的位置。

    记忆中的美食,煎饼。薄如纸,脆如酥,打个鸡蛋拌入切碎的葱花辣椒,或简单的卷根大葱。吃饱了吹葱叶做的哨子。吃煎饼是天真孩童最兴奋的时刻。只可惜年年夏天有妇女热晕在洛煎饼的屋子。

    他们吃蝗虫。干旱伴随着蝗灾,蝗虫成群结队无边无际,占领院子、街道和田野。朝院子伸手抓一把,每一只都很肥,是厨师眼中的上品。然而没吃到几盘美味炒蝗虫,庄稼却被它们一扫而空。

    现在看见哪个地方好吃的东西,没人吃成了灾,某国生蚝成灾某国淡水鱼成灾,国人经常自嘲那是因为那儿没我们。这蝗虫,管它味道如何,大家恐怕都不想再见。

    在没有技术的社会,农民们出动全家老小,挖沟填土,烧火拍打,昼夜战斗没有成效,带着无奈为虫王摆香案,祈求慈悲。蝗虫终于离境,农民赖以活命的禾苗也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费尽心力只看到灾难结局。蝗虫沿江而下展开扫荡,而此时同处地球的先进国家早已灭蝗成功。

    他们也爱燕子。相信燕子有灵性,专找有福气的人家筑巢。住房顶的燕子从门框底下预留的空隙飞进飞出,与人同甘共苦。倘若谁家的燕子一去不回,倒要引人议论猜测。

    可是有一年,燕巢突然啪嗒掉下来。母亲给哭叫的雏燕布置临时的窝,父亲找人补好燕巢。但燕子没再回来,巢,有了人的指纹,便不再是家。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

    小地方发空袭警报用锣敲,大地方由臂力强健的人摇轱辘,摇到发出电来,警报就呜呜响,还有报警球,两个代表警报,三个代表警报解除。警报响了躲起来,警报解除找家人。屋檐下种的小花没了,替妹妹摘过的石榴树没了,曾在那儿洒过尿的后院没了,人人都是没了巢的燕子。

    如王老自己说的:历史如江河,我的书只是江河外侧的池泊。大事小事点点滴滴,琐碎中让你感同身受,带你一起经历。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2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美个明天:感觉得出你写的还是蛮认真的。我小时候也看过一本蒋介石身边的侍卫的书。我们也是被我党的宣传机器给蒙蔽了。国民党以及国民政府并没有我们小时候所想象的那么糟糕。自然有他人性的一面。而且那个时代的人写东西真的是很仔细,很考究。今天科技虽然更发达,但人也变得更随便,说话更不严谨。也许这是世界的通病吧。人生真的得慢下来。否则一辈子会过得太快了。
      • FeatherPen:文笔还挺细腻
        奔向美好的蜗牛:@FeatherPen 谢谢

      本文标题:王鼎钧回忆录《昨天的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vh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