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作家
寿光记忆‖聊一聊张建桥的前世今生

寿光记忆‖聊一聊张建桥的前世今生

作者: 卜祥山 | 来源:发表于2022-01-05 21:12 被阅读0次

寿光城东有张建桥,“张建桥”是桥名、是村名、是学校名,是曾经的“张建桥乡”驻地,寿南县时“张建桥”是寿南县的一个区,叫“建桥区”。清中后期在张建桥还设有“铺舍”,名曰“张建桥铺”,相当于现在的邮局,用于传递着来往的官府文书。因为设有“铺舍”,张建桥,在乡人口中还有叫“张店桥”的,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店”“铺”乃繁华之所,叫“张店桥”也很贴切。现在的“张建桥”,老百姓已经简称成了“建桥”,比如“建桥中学”,张建桥村农历的“三、八”还有大集,“张建桥大集”也被简称成了“建桥集”。现在的人,图简单,图方便,能简化就简化,就像建桥村的“傅”姓,统统成了“付”。

弥河是寿光的母亲河,这个母亲的脾气时而温柔时而暴躁,在寿光的大地上横冲直撞,所以就有了“寿光县,弥河串”之说。张建桥横跨弥河,连接东西。张建桥村就在弥河西岸,张建桥村的村碑上写着“弥右建桥古,寿光圣贤多”。关于张建桥及张建桥村的来历,村碑记载:“张建桥村,位于寿光市张建桥乡东部,潍高路北侧,弥河西岸。关于村名来历,岔路村有一善人姓张名建,品行端正,与人为善。每年雨季总是在弥河上修一便桥,以方便行人过河,日久年深,众人恩称'张建桥’。明洪武二年,傅姓由河北枣强县迁弥河以西立村,以'张建桥’为村名,另外姚姓氏于元末由四川省绵竹县迁居昌乐县尧沟村,后由尧沟村迁居张建桥,现有姓氏,'傅’'姚’'王’'李’‘夏’。

从以上记载来看是先有的“张建桥”后有的“张建桥村”。是以“桥”为村名。

无论古今,“修桥补路”,是公认的最积德的事情,张建与人方便修了一座桥,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恩称“张建桥”。老百姓最朴实,把“张建”的善举以桥的形式镌刻成了一座纪念碑。

关于“张建桥”,还有另一个版本,我是从寿光日报上看到的,如下:“在现在的张建桥大桥南边曾经有一座木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拆除。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木桥全用柏树建成,而且柏树都有四五百年的树龄,人们行走在桥上能闻到柏树的芳香。那么那些柏树从何而来,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这得从“泊头子张氏”说起。泊头子张氏在寿光已有600余年历史,始祖叫张彦礼。1485年,泊头子张氏六世祖张舜民在泊头子出生,后迁居寿光县城县衙以东居住,繁衍生息。七世三位祖先曾捐数百石粮食赈灾寿光,知县赠予“尚义赈荒”牌匾,褒扬其善举。后来人们称张舜民这一支为衙东张家。张舜民去世后,葬于寿光县城以北的野虎村(今古城街道野虎村)以南,这里遂成为新的张氏祖茔。墓地占地共约五六十亩,栽植柏树309棵,1923年砍伐了93棵干枯的柏树,卖了四千二百吊钱,为墓地修建了围墙、房舍和门楼。剩下的216棵柏树,经过近五百年的生长,已成为参天大树。1951,在寿光县政府的号召下,经过张氏全族商议,将剩下的柏树无偿捐给了政府,用于修建张建桥大桥。大桥立柱以及铺板全用柏树建成,焕然一新。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水泥大桥,用柏树建成的张建桥大桥被拆除。”

你看!古时,善人“张建”在弥河建了一座桥,后人恩称“张建桥”;今人张姓捐木重修张建桥,一古一今,张姓善举,薪火相传。张建桥又有了新的内容:“张建”建的桥,和“姓张的建的桥”。

关于张姓捐木修桥之事,我在县志上没看见记载,县志上有“弥河木桥”,摘录如下:“旧时枯水季节,此处有草桥1座,汛期水大时,过往行旅以木船横渡。1939年日本侵略军占据县城,在此修建1座72孔、孔跨度3米、桥面宽为4米的木桩木面漫水桥。1949年曾重修。1964年省交通厅拨款78万元,由省交通厅第四工程队负责测量设计、施工。在木桥位北侧新建四柔桩排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面中水位漫水桥1座,桥长295.6米,桥面宽7米。设计载重为汽10挂60,桥西头建有看桥楼1座。1974年昌潍地区公路段又投资6.3万元,对该桥进行加固”。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到,木桥最初日本人修的,张姓“捐木修桥”最符合的年代应该是“四九年重修”。这座木桥故事不少!你看,日本人修桥是为侵略服务,坏事肯定没少干!日本人窜了之后,成了国民党,国民党跑了,换成了共产党。一座木桥,三易其手。最波澜壮阔的是,“打开济南府,不见王耀武”!活捉王耀武是在离济南府四百里开外的寿光张建桥上。

木桥北面的混凝土桥应该说是真正意义的弥河大桥,混凝土大桥的建成解决了大水冲桥的困扰,无论盛水还是枯水都能通行无忧,六四年建的这座混凝土桥真正使弥河“天堑变通途”。

这座混凝土桥,六四年建成,二零年拆除,承担运力五十多年。前几年弥河的两场大水这座老桥成了“阻水桥”,河道治理后拆除。说实话,拆除着实可惜,甚至有些心疼的感觉,(应该算是历史建筑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或许有些简单、简陋,倒退三、四十年,那绝对是高大上!

记得小时候跟着父亲“出车”(我说是‘出车’对于父亲来说是哄孩子)最期待的就是过这座弥河桥了,期待、紧张、害怕……桥太窄了!四周全是水!感觉不像坐车,像是坐船。不光小孩害怕,大人也紧张,特别是两车交汇时。后邻大爷坐车来县城办事,过弥河桥时拽着扶手,扯着身子,半闭着眼不敢看,回村后逢人就说我父亲开车开的好。(那个年代车少,坐车的机会更少)

印象最深的是弥河桥西的牌子,白漆黑字,立在路北,写的不是弥河,最初写的是“洱河”后来又写“沵河”(不一定谁前谁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弥河”。还有桥西的“看桥楼”,青砖结构应该是两层吧?小时候以为是碉堡。看桥楼消失的年代大概在八十年代末期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没的,再寻找时已经没了)

现在的弥河桥,在老桥的北面,更宽、更高、更通畅……你看!从南到北有曾经的木桥、消失的老桥、和现在的新桥,桥越修越好!不变的还是这三个字!“张建桥”。

(寿光老卜图文原创。部分资料参考山东省情数据库)

张建桥村村碑

已经拆除的老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寿光记忆‖聊一聊张建桥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vk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