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释要善于联想、迁移(一)——以《出师表》中的解释为例

解释要善于联想、迁移(一)——以《出师表》中的解释为例

作者: 旭日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3-08 19:45 被阅读0次

    《出师表》中的词语解释很多,以前在教学解释的时候,只是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很多同学没有问题,但是在记忆和运用的时候,却显得很吃力,为什么呢?原来有的解释的理解需要很多的知识背景,有的同学知识面广,善于联想,自然记忆轻松,但有的同学知识面窄,面对解释不能巧妙联想,记忆起来就非常吃力,但又找不到原因,这时老师就需要细心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如学习“南阳”这一词语,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愚公移山》中就学习了“河阳”“汉阴”一词,其中的文化知识,“我国古代称山南、水北为阳地。我国地处北半球,山的南坡、水的北岸是向着太阳的,所以就有阳地的称谓”。南阳广大地区既在伏牛山之南,又在汉水之北,当属“阳地”。汉代《释名,释州国》中说:“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这样一理解,就加入了文化知识,就比课下注释的简单记忆轻松多了。

    又“裨补阙漏”一词的“阙”quē,同“缺”,如果在理解的时候能够联想到与《三峡》中的“略无阙处”的“阙”同音同意。又联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城阙辅三秦”和《子衿》中的在“在城阙兮”都读[què],都与城墙宫殿有关,平时这样训练,在考试时学生就更加容易联想迁移。

    又如“深入不毛”中的“不毛”,课下注释为“不生长草木(动词)。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联想到《愚公移山》中的“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毛”指“草木(名词)”,又联想到成语“不毛之地”,也就好解释了。

    如果在理解记忆课下注释的时候能够做好以上几点,遇到难于理解的注释多多联想,联想不了多问老师,多查资料,久而久之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释要善于联想、迁移(一)——以《出师表》中的解释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kv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