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嘻嘻君(公号:xixixt)
本以为会是很平静的一天,上午的时候听到只言片语的消息说疫情似乎又开始厉害了,中午的时候,县城本地的各大公众号纷纷开始发布消息,内容大同小异,县城里面各卡口又要开始启动了,凭出入证进出,还需要测量体温。下午的时候,各大超市和粮油店已经产生了哄抢了。
前天和昨天都属于正常采购,从各个粮油店门口的车辆就可以推断出来,和平时的数量几乎相当,而今天下午的时候出现了道路堵塞严重,因为停留的时间长了,停留的车辆多了。
不敢说这次是引起了某些恐慌,但绝对能够引起日用品的价格上涨,很简单的例子,10天以前的小米价格,10斤的小米35元,而如今呢?便宜的也到了47元。小米面的价格4.7元/斤这样,而如今呢?一“面”难求,有米面的店铺价格也涨到了6元/斤。桶装油,小米,白面,鸡蛋更成了热销品,只要你有货不怕没人要,而且是抢着要。
我18点到的粮油店,因为家里的面粉没有了,想要一些,短短10分钟的时间,店铺里面剩下的10袋面粉和5袋小米被抢购一空,进来的人都会问一下面粉的牌子,当得知只剩下周边县产地的面粉时,尽管心有不甘,但是依然买下了,因为害怕买不到。
药店呢?更是红火,生意兴隆,口罩,酒精直接脱销,如今想要买5升的酒精至少要比年前多花上15元。
作为老百姓而言,你猜最快的信息渠道是哪里?是官网吗?呵呵,必然不是,而是本地的公众账号,很多人都关注了,因为有一些便民信息和即时新闻,而恐慌的来源也在于此,官方的公众号并没有发布重新开始启用卡口的消息,所有的消息来源几乎全部是自媒体,但自媒体发布的内容还全都是红头文件。
嘻嘻君认为,这次的“恐慌”效果完全是自媒体导致的,自媒体的层次参差不齐,在没有官方直接进行文件解读的情况下,直接发布了红头文件的通知,公众对于红头文件中的文字理解产生了部分偏差(本来只是进行加强防控,对武汉及体温异常者进行排查,对外来人员进行检测,结果被误认为又要封村,封城),认为又要回到“封城”状态,才导致了大量无谓的囤积。
网络和智能手机兴盛的时代,ZF应该做好自媒体的引导,以前是控制了电视台和报纸就可以做好大众引导,而如今如何正确的利用各种自媒体为县域服务才是一个应该积极思考的路线。
恐慌是由于舆论引导不当,导致大多数人产生了一丝想法,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多的人造成的,看着别人疯狂的购买这些食品,你自己心里不慌吗?日本曾经有一个综艺节目是这样的,一群人突然从一个胡同里冲出来,冲着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跑过去,并且大喊地震了,快跑啊,尽管这个人(或者这几个人)并没有感受到大地的震动,但还是会跟着人群一起逃命,这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
“非典”时期的屯盐事件还依稀在眼前,而如今屯米,屯面,屯油不知道会不会长虫,《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嗯,挺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