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诡异之处,正是历史的可爱之处;历史的真实之处,正是历史的释疑之处;时间的沉积层越积越厚,谜团沉入时间和空间的深渊,真实的原因没入历史人物的心底,真实的动机似有却无,求真求解,是历史的使命,更是研究者的目的任务,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刘大木的《火堆上的晚清帝国》,以生动鲜明的史料给我们呈现出另一种精彩的历史面貌,以鲜活的文字有趣的表述为我们再现由“老屋拆迁”到“共和月饼”的全方位无死角的精心博弈,并为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过程作出了阐释。
“一切是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如是说。作者刘大木有自己切实的感悟与体验,更感受到来自“生命存在的绿野”;兰克学派的实证主义,与他来说更是“心有戚戚焉”,史料的真实性是史学界的“铁律与共识”,刘大木《火堆上的晚清》努力去做了,究竟史料的真实度有多高,读者自有评判;奥古斯丁、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克罗齐、斯宾格勒、科林伍德、破普尔、布罗代尔、汤因比……刘大木先生也有清醒的认识,究竟其作品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晚清,又在多大程度上阐释其历史动因,读者也可以做出评估;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理论使刘大木先生获取了言说历史的新勇气,追溯整个中西方历史抒写的源头,古希腊也好古代中国也好,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迁、班固、希罗多德、修斯底德,“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书写从来都是源于个人”或者说是“一种文学表达”。
是的,确实如此,历史在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一种个人的言说。《火堆上的晚清》就是刘大木历史研究的一种言说,一种带着探索与实验性质的尝试,这种尝试与探索,激发起读者个体,从自身和现实出发,对逝去不远的历史(从1894到1911年,从基本史料出发,层层剖析,步步透视),重燃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这和官修的历史有了差别,这与当下胡编乱造的野史有了区别,更和影视剧的生硬概念化拉开了距离,这正是《火堆上的晚清帝国》促使我进行精读研究的基本原因。
记得有个著名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晚清,何来五四?是的,是中国的现在是由无数个中国的过去组成,中国的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影响如何,正是史学家研究的重任所在,也是众多思想家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并不是所有历史都值得研究,并不是所有历史现象都需要解释,历史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就是这样神奇的统一了。在我看来,甲午清日战争和辛亥革命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关捩点,影响到中国的历史走向,历史的关键处往往就是“那一步”、“这一点”。
刘大木先生《火堆上的晚清帝国》,就是抓住了“这一点”、“那一步”,“从政治体制等视角审视晚清到民国的变迁”,为我们重新认识研究晚清迈出了具有前瞻意义的重要一步。这正是此书的价值所在,意义所在。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真实呈现重要历史人物群像,并能用充满感性的笔触、文学诗性的表达塑造历史人物,还原历史的大环境大氛围,生动描摹人物心理、精神风貌,这是其史才。譬如,孙中山、李鸿章‘、慈禧、袁世凯、梁启超、康有为、刘师培、章太炎、李莲英、岑春煊、庆亲王、黄克强、汪精卫、蒋介石、黄兴、喻培伦、宋教仁、黎元洪、张謇、唐绍仪、程德全、荫昌、秋瑾、鲁迅、陶成章、赵尔丰、端方、陈天华、邹容、瞿鸿禨……等等。
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没有绝对的善恶之人,更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物,像汪精卫、慈禧、李鸿章这些人物,历史环境的真实,历史人物的真实,历史事件的真实和谐统一在一起,成为这部史学、文学著作重要的特征之一。
对袁世凯的认识,更是天翻地覆的。教科书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袁世凯,是什么样子的,以及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有差异的。枭雄的袁世凯,英雄的袁世凯,人性的袁世凯,小站练兵的袁世凯,既通情达理由谙熟世故的袁世凯,这种颠覆性的观念,来自于史料的准确和史料的运用,可谓体现作者的史学观念。
对历史书写的综合过程的积极尝试。纪传体、通鉴体、纪事本末体、通俗体、新历史主义,都是作者借鉴学习的模本和范本。一方面,中国历史典籍的借鉴,《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三国志》以及张萌麟、曹聚仁、李长之等;另一方面,启蒙和革命以来的思想家影响下的伏尔泰、爱德华·吉本、休谟、麦考来、米诗莱、泰纳、蒙森、伯里等,这也是一个曲折的复杂过程,更是作者所一贯追求之“史家三长”之所在。
历史真实的文学性诗意表达。在重视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的文笔是文学性的,真实的史料,夹杂文学性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再现历史环境中的真实人物,在真实历史事件中塑造人物形象,这可能有损历史的真实;但是,文学性的形象化描写,克服了官修历史的枯燥无味之感。这可能就是作者追求史学文学化、文学史学化的一种效果。
常常梦里希望有这样的一部历史著作问世,现在,不是就在眼前吗?期望本书的问世,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体验,深刻理解晚清的那段历史,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关键点……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新野县,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文学评论者。多年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东莞日报》、《宝安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安徽文学》、《躬耕》、《六盘山》、《山东商报》、《新消息报》、《香港文艺报》、《永平回族》、《新华书目报》、《中华读书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等刊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