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定格在2019年的12月22日,第六次艺术游学的收官也结束了秋季班的课程,等待着假期的到来,却没想到这成了最后一节课。
突然爆发的疫情,打断了所有人的行程,很多行业深受影响,线下教育收到的冲击更为严重。在其他行业陆续恢复生产的时候,我们仍然只能闭关修炼。
刚开始还是有点窃喜,这次休息时间能长一些。但疫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半年多了仍旧没有完全解决。奔跑三年突然停下来,让我不知所措,很多个夜晚彻夜难眠。的确压力很大,但是却也因为有充分的时间,让我对少儿美育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加全面的认识。
回观三年的课程,从最开始的应试课程发展到设计+的课程,再到中期临摹课程后期设计课程,这也算是一个历程。
最开始的课程也是按部就班的从单纯线描课开始,学期结束后孩子们的基础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也觉得画的越来越像了,当时觉得还很满意。在这基础之上又拓展了日记画、软陶、轻粘土、版画等综合课程,也在不断总结华为完善课程。
在牛犊班的最后几节课做了一个实验课程,让每位孩子通过对所熟悉的物品/事物进行理解在创造,塑造属于自己的造型,例如嘉怡的妈妈(画像)、小龙的坦克一号、林兴的无敌飞机、鹏羽的僵尸王等等。再给这些人物/事物安排身份,脑洞故事情节,最后共同完成了一个绘本的创作。
相比传统上课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表达方式更加灵活,不再是每节课只画完自己的作品,而是每一节课都是为下一节课作准备,课程更具有期待性。但同样如果班额过多可能会出现顾及不到的情况。
正因为这期的实验课程,引发了我对课程的整体思考。
不能否定课程无罪,不管是线描、水彩、油画或手工。所有画室也都在这么安排,也总能为这些课程安排一个训练目标。线描课程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色彩课程培养孩子的色彩认知…通过对绘画好处的夸大其词甚至虚假宣传,在加上直接或者间接修改孩子的作品,使之达到别人满意的作品。
但是画画的本质是什么?
画画、唱歌、奔跑都是宣泄自己内心的方法。教线描没错,涂色没错,但画室不是教育!教育只是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而画室呢?少儿美术呢?引导而已。希望在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引导孩子对美的认知,感受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美不单纯指的是美丽,而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完整的人格。
从本质去思考,目前市场上90%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手段披上美育教育的外衣教孩子做出令别人满意的作品。
这些课程的安排,还是少儿美术的初心吗?孩子在墙上疯狂创作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要把线画完整,每一种艺术创作的后面一定情感的宣泄!
艺术的核心必定是内心情感的表达,更何况少儿美术。孩子不懂成年人的透视几何不懂色彩三要素有何关联,他们只想用画面陈述自己内心的世界。
当然,所有的理念都需要落地,既课程的体现。三年多自己的课程也都是围绕着培养展开,线描、水彩、创意设计、艺术游学等等这些课程都没问题,但是错在没有关联性。目前市场上很多画室都是在按科目教学,这节课是线描画书包下节课线描画文具,熬过了这节课下节课还是这种。孩子的课程体验与期待感也大打折扣(抱歉我之前也是这样上课)。
大多数的机构工作者只在乎画面效果是否好,只在乎耗课。不去考虑课程安排的意义,更有甚者把创新课程当作一门课程去收费。
不管是线描还是水彩这些都是艺术表达的方式,完善的课程体系才是基石。
童画故事建立之初也是希望打磨自己的课程体系,三年的时间也算对少儿美育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不负期待,磨砺中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童画故事谢谢,再见。
童萌创想艺术馆,你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