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后,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唐时此风犹盛。从唐代诗歌内容来看,皇帝举行过上巳宴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可以“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的曲江。
曲江古称曲水,取流水屈曲之意,在今西安东南的大雁塔附近。这个地方在秦代曾建宜春苑,汉代建乐游园,唐开元年间再度加以修复,成佳境。这里“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浇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销千门”。皇帝常在此宴赐群臣,既可彰近民之心,又可风雅“曲水流觞”之意。
唐以后流觞聚会的禊饮之俗渐衰。南宋范成大在《观禊帖有感三绝》中说:“三日天气新,禊饮传自古。今人不好事,佳节弃如土。”哀叹禊饮之不振。
此后,流觞之俗,还以流杯亭、流杯渠等形式得以半自然化的保存。据东晋郭豫生《述征记》载,洛阳城广场门北,即是魏明帝的流杯池。今存清代流杯之处不少,如北京的故宫乾隆花园、中南海、潭柘寺、香山等地都有微型亭子或微型水渠。水渠是在石基上凿成迁回曲折的沟槽,皇帝题写匾额为“禊赏亭”、“流水音”等,一般通称流杯亭。可见曲水流杯之俗传至清代。流觞的游戏还保留着,但总觉得有取形忘神的嫌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