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迎面走来的是一位敏感敏锐的女性,如果不是知道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前香奈儿全球ceo,如果不是在字里行间看到她的履历,你感觉不到作为呲诧风云商场的女领导人的强大气势。有的只是一颗和我们类似的敏感感性追求自我的心。正如开篇所描述的,撇开了CEO的身份,她开始迷茫无措,需要寻找自我和重整内在。她的心历路程和自我成长也就这样徐徐打开。
人最终呈现的样子是由过往一步一步逐渐形成的。你的个性,你的经历以及你的环境共同形成了现在的你。
内向外向作为对立的两种性格特点,只是各自的力量来源不同,外向型的人在人群中获得力量,内向型的人从独处中获得力量。然而不同于外向型人格一直是被社会欣赏和认同的,内向性格却总是被认为是一种性格缺陷。这是一种误解,事实是在全世界的名人中内向型人格的比例还比较高的。如我们熟悉BAT三巨头其中两个李彦宏、马化腾都是属于内向型性格。同样本书的作者莫林也是内向型性格的。少女时代的莫林是老师眼中”羞涩的好孩子”。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爱群体竞争,在书本、电影和电视的世界中自得其乐,却被同学冠以冷漠、势力的标签。她社交笨拙、反应迟钝。家庭和社会都想要把她从自己的世界中拉出来,却未能如愿,她清楚自己对别人渴望的东西没兴趣,知道自己的特点,这也是她没有被周边的价值观淹没失去自我的原因。这可能源于她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开明,她是个有自我主见的姑娘。在她换高中一事中可见一斑。
但无论内心意识多么强大,害怕被集体鼓励还是会令人做出妥协,莫林的过人之处她有反思。偏见的危害性、自我的局限性。
高中时代她通过戏剧表演获得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她天生羞涩的性格带来的敏感特质让她称为敏锐的观察者。
法国之旅彻底打开了莫林的世界,让她感受了从未有过的感受,也奠定了她人生的方向,她渴望生活在法国。为她后来的择业就业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高中时代之前莫林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找到了自己热爱的深刻的、本质的重要东西,那么大学时代是她塑造自己能力的重要奠基时期。她把自己置身于弥漫着发霉空气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之中,与最伟大的思想家、学者、发明家、诗人和政治家对话,学习各种文艺观点和术语,并深入研究思考。这些思考方式最终决定了她的工作方式、领导特色甚至生活态度。也正是这些基础让她不同于其他商学院毕业的营销人员,让她拥有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视角。这也是莫林提出的文科的无用之用,人文学科的每个领域:文学、历史、艺术、哲学和宗教都在教我们反思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质疑什么是人性。喜欢新浪潮电影的莫林,改变了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她的职业生涯。
再次来到法国,坚持与法国女孩住宿,坚持深入法国文化的深处,收获一份友谊的同时,也带来了第一份留在法国最好公司实习的机会。是的运气也不是凭空而来。
同时也带给她影响巨大的价值观的改变:和追求成功目标同等重要的是尽情享受生活,享受新的文化和新的环境,不必迎合他人,或随大流。超越约束,回归真我,追求实用的能力。绕过别人设置的规则和强加的标签。
所以紧盯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的规则和障碍。从做实习生开始,莫林不断地打破传统,重新定义,不断地挑战自己,也不断地去找寻着自己,发现发掘自己的特长,演奏出自己的职业”乐谱“。很快她晋升到非常好的公司非常好的部门的很高的位置,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切很顺利也很完美。
但是人生总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在职业上升空间狭小的时候,莫林需要思考是否要跟随爱人离开心爱的城市重新开始。恰好那时她遭遇了职场中的性骚扰。逆境和不安通常是我们的优秀老师,它们让我们回归到最在乎的 事务。在人生的后期你做出决定会更艰难,因为影响的不只是你还有家人或员工。所以职业早期,你需要反思自己的核心价值,为日后做准备。你需要反思背后的动机。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后来莫林加入香内尔,为此又重新回到法国巴黎生活了一年,为此她举家迁移,两个女儿离开熟悉的环境,重新适应。
对于事业的追求对于职业的热爱,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令莫林不断前行,她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着各种标签,忘记自己的身份,不断破局,作为营销人员,作为商人她更相信直觉和顾客的感受,而不是一大堆的数据分析。作为领导者她不依赖于所谓的领导风格和模式。是新浪潮电影的解构主义理论,是优秀的朋友、合作伙伴和同事影响,也是具有独特魅力的父亲的影响。形成了她具有灵活性和敏感性的独具特色无法归类的领导人格。她成功的带领着一个个品牌走出新天地,也激励和带领着一个个团队走得更远。
她不喜欢竞争,也不把目光刻意放在竞争对手身上,这既是她的人生态度,人格特点,也是她的领导风格,是一种新型的领导风格,是更能应对如今复杂的局势,拥抱接纳矛盾的领导形式。
在我感叹着钦佩着她的人生完满时,书的最后,她再一次让我大跌眼镜,她离婚了,但依旧是好友、亲人朋友。这样独立和边界清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