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经典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当时大学的时候就想研究古代汉语,说不清楚为什么,特别喜欢文言文。大概是它的古老和神秘吧,也大概是他的智慧和境界吧。
2008年我参加了考河南大学先秦诸子方向的研究生报考,总分成绩超出了分数线20多份,四科满分各是150,我的专业课一门考了135,另一门考了127,我的政治考了是78,英语考了32,结果我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又考了一年,依然是总分儿超过了分数线,依然是英语不如意,结果我彻底的放弃了自己去读河大研究生的梦想。于是我就买了很多先秦诸子的书,静下心来去读。读了好些年,觉得自己的性格变得豁达,思想变得灵通,容颜也变得青春焕发!我意识到我找到了宝藏,自己欢喜的不行!同时又感到一份儿孤独和寂寞,因为回首周围人,入此宝山的不多,也有人买了经典,却无心去看,结果进入宝山空手而归。
岁月不饶人,年近半百,父母康健,孩子远游,我没有了负担,人生进入了第二个学习的黄金时期。于是在县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天天教书,读书;读书,教书,日子慢慢的过去。一次与姐姐在一起,发现她专心专意地陪儿子读国学经典,就问起来是怎么回事,她说是受了通许县的影响,办起了国学诵读班,然后不停地给我讲国学的好处。她建议我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引导孩子诵读国学。我在网上搜索国学教学的领军人物,观看了赖国全老师的演讲,发现句句都说到我的内心深处,国学成就了赖国全老师女儿赖思佳的人生。后来又查阅到赖国全老师是接受王财贵老师的影响而变卖家产,开发拼音读本儿,矢志办学。
我在网上搜到了好多带拼音的国学经典读本儿,也搜到了不少引导孩子读经典的办学经验。最后决定采用137累计法,经过半年的尝试,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结果。
那就是孩子喜欢读远远胜过写,记忆力特别强,不需要理解,就可以完全准确的记下来。
这一点与年龄大的学生向反。现在的高中生都喜欢静静地写,而很少开口去读。他们多数人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背诵,不理解就记不准,就记不住!
而国学,它是需要一个慢慢消化的过程。我们就要让孩子在小的时候接触它,记住它,一辈子不会忘掉它,然后随着阅历的增长,渐渐去体悟其中的道理和境界。一旦孩子站在高高的峰顶,有了一览众山小的立脚点,自有胸怀和气度,自有眼界和智慧,自有刚毅的性格,灵变的思想,蓬勃的朝气。胸容乾坤,自然能容苍生!
一个人活一辈子,难道是为了吃吗?难道是为了穿吗?难道是为了享乐嘛?难道是为了挣钱吗?
老一辈革命者不这样想,他们心中装有理想;科学家不这样想,他们心中装有责任和担当;国家领导人不这样想,他们心中装有民族的自尊和自强!
我说这些话难道是唱高调吗?我们生育一代又一代人,培养一代又一代人怎么才算成功呢?还不是希望都在年轻的人身上!家庭的希望,社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都在孩子们身上!
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的小皇帝,我们不能把孩子培养不学无术好玩游戏的少年,我们不能把他们培养成吃喝嫖赌的败家子,我们也不能把他们培养成游手好闲的啃老族。
一句话我们立德建功扬名才是我们培养人的目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的思想认识。我们就从国学经典入手吧!它能改变我们的思想,成就我们的人生!
毛泽东读过私塾,评点诸子百家,汲取里面的精华,开创新中国;鲁迅读过私塾,打下深厚的文学功底,思想深邃,著书立说,为后人所敬仰!
国学经典诵读班里的学生,个个都让我非常的喜欢,他们非常有礼貌的问候我,听从我的安排,认真跟我学习。他们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有欲罢不能的感觉。读了40多遍,好多学生已经能够包本背诵。所以我准备利用暑假的时候,向更高的目标去登攀!
我相信他们登的宝山,满载而归!他们将成为一个个鲲鹏,韬光养晦,蓄积力量,将来有一天,一定会借助老师所送的六月旋风,自由翱翔于人生的天空。达到毛泽东的诗词所言,“鲲鹏展翅九万里,俯看人间城廓!”
基于以上认识,我起名为”鲲鹏展翅国学经典诵读班”,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接触到国学经典,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