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华工辅修视频艺术笔记

华工辅修视频艺术笔记

作者: Accipiternisus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19:04 被阅读0次

    什么是视频艺术(Video Art)

    艺术家通过录影的手法来进行艺术品创作。

    艺术家并不完全把录影当成媒体的性质,而是将录影当成表现技术和方法加以运用,来表达他们的艺术创造意念

    视频艺术的三个阶段

    1. 小众艺术
    2. 文化生活
    3. 泛娱乐化

    什么是视听语言

    -有意义的形象

    通过对形象的复现、组合和塑造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叙事性

    呈现某种逻辑关系。

    -表现性

    主观性强烈。

    -象征性

    借用可感知的形象,比喻某种对外部世界感受而产生的思考情感、意境或抽象概念。

    -视觉构成

    通过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

    是对影视艺术之技术表现方式的“功能性比喻”。

    视听语言

    • 视觉元素
      • 画面元素:景别、色彩、视点等
      • 镜头元素:场面调度、镜头运动
      • 剪辑技巧:镜头组接、节奏控制
    • 听觉元素
      • 对白与旁白
      • 音乐与音效

    -“教育”功能:显性/隐性(思政)教育

    -“审美”功能:显性(思政)教育居多

    -“娱乐”功能:隐性(思政)教育居多


    景别

    什么是景别

    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射程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 景别: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 景深:从纵深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 划分
    大远景/远景 整体时空结构
    全景 人体全部 & 周围背景
    中景/中近景 人体膝部/腰部以上
    近景 人体胸部以上
    特写/大特写 人体肩部以上
    • 大远景(不出现人物)Extreme long shot

      • 空间景物:用来交代时空关系的功能性景别。《甄嬛传》《欢乐颂》《普罗米修斯》
      • 规模/气氛:交代背景,展示事件,多层次景物。
      • 环境得以放大,而人物显得渺小。
    • 远景(叙事部分更多)Extreme long shot

      • 被摄主体出现,并处于画面远处/深处,景物仍占华民啊主要面积;
      • 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主题位置感
    • 全景 Long shot

      •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 也可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较突出。
    • 中景 Medium shot

      • 专注于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也能交代环境。(电视连续剧最常用镜头)
      • 叙事功能非常强,但情感上仍缺少感染能力。
    • 中近景 Medium shot 头部到腰部/近景Medium close-up 头部到胸部

      • 用来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突出主体,强调细节,提升重要性。
      • 可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按时某种意义,且易于观众形成交流感。
    • 特写 Close-up & 大特写 Extreme Close-up

      • 呈现物件细节 &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常用来捕捉人或物的细微变化。
      • 在视觉上具有强制性

    景别的意义

    1. 暗示、描绘画面空间

      • 揭示&暗示出空间里的*****关键因素*。(观众理解画面被带入画面/情景)
    2. 建立画面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 全景系列:呈现客观与宏观感
      • 近景系列:带有强制走近观察人/物的视觉效果。
    3. 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 景别变化课体现作品叙事风格
      • 也决定视觉变化的*****节奏&效果*等。

    景别的剪辑规则

    1. 相邻景别不接。

      • 如: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等景别之间的连接,剪辑效果中忽然跳跃感
    2. 不轻易使用两极镜头。

      • 镜头快速从极远至极近的监急效果,反常的视觉体验
      • 景别越往远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长

      • 景别越往近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短

    景深与焦距

    什么是“焦距”?

    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指从光学透视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 焦距
      • 定焦镜头
        •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
        • 中焦镜头(标准镜头)
        • 长焦镜头
        • 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
      • 变焦镜头: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

    短焦镜头(广角镜头 Wide angle shot)

    • 在35mm规格的电影摄影中,焦距约38毫米是短焦镜头。
    • 使拍摄空间的范围变大,突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特点,夸张前景和后景之间的空间距离感;背景越实越清晰
    • 画面中人物变形强烈、空间被拉长
    • 整体影像造型风格突出。

    中焦镜头(标准镜头 Medium focal length shot)

    • 焦距范围约为50毫米
    • 镜头较能还原人对空间的视觉透视感受,空间既不延申,也不压缩

    长焦镜头(Full-length shot)

    • 焦距范围约为50~250毫米
    • 长焦镜头把空间的纵深感压缩,前景与后景的空间距离被填平,背景虚化
    • 让人物从环境中凸显出来,塑造人物形象
    • 拉近观众与人物的情感距离

    大景深镜头(全景焦点镜头)

    • 拍摄景物在画面中表现为全部清晰的影响。
    • 该镜头中的画面由一些列的景别组成,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人物间的微妙关系
    • 为扩大前后景的纵深清晰度,常与广角镜头结合其他条件产生大景深效果。

    景深与焦距的关系

    • 焦距越长,视角范围越小,画面背景越虚。
    • 焦距越短,视角范围越大,画面背景越实。

    角度

    “角度”的意义

    “角度Angle”是创作者态度的表达方式,他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画面中的人物。

    角度:摄影角度、镜头角度、拍摄角度、机位角度。

    摄影机以一定的角度记录场景或物体,角度能够非常有效地传达叙事信息情感态度

    角度意义的主要体现

    • 角度是一种重要的画面造型手段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关系可将角度分为俯瞰、俯角、平时、仰角、倾斜

      • 俯瞰(Extremely high angle)

        • 又叫做“大俯角”,该角度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 新闻拍摄中,常用空中拍摄法摄出景物全貌;

        • 剧情拍摄中,俯瞰画面中的人物显得非常渺小,是反常的角度

      • 俯拍(High level)

        • 又称作“俯角度”

        • 俯拍画面,景物或人物的竖向线条被压缩,景物垂直方向的特点被忽略、弱化

        • 展现环境的宽广和规模,或营造困窘、孤立的气氛

        • 对人物有威压感,被控制、被掌握的态势。

      • 平拍(Eye-level angle)

        • 即摄影机处于与被摄对象水平的位置,画面平稳。

        • 画面的透视感比较正常,被摄对象比较客观,通常不带有感情评价尽量保证场景中叙事信息的清晰性

      • 仰拍(Low level)

        • 又称作“仰角度”

        • 仰拍画面,形成低角度摄影。拍摄主体的大小和重要性被夸大,仰拍人物的造型效果突出

        • 拍摄主体和运动感被突出展示,在视觉上有压迫感

    • 角度作为叙事手段

      • 角度的选择经常是由拍摄场景空间的要求决定的

      • 叙事内容决定人物的动作位置关系。根据叙事内容的需要,设定人物之间的俯仰关系

    • 角度作为导演的表达手段

      • 导演常利用俯角和羊角来表达个人*****对场景的评价暗示某种情感引导观众的看法*。

      • 在这个意义上,角度也可被称为是“情感角度”。

      • 如果角度不大,感情色彩也就不太强烈;角度趋于极端,形象就被赋予某种基调

    • 角度建立影片的影像风格

      • 平角度为主的画面,并不追求角度的奇异性,影像风格平实,客观

      • 追求角度的极端和纯粹性,画面会贯穿一种特别的影像风格。影像风格奇异、个性化

    构图

    什么是“构图”?

    构图:

    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形状、光线、影调、色彩……)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画面构图的基本形式

    • 几何中心

      1. 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
      2. 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
    • 视觉中心

      1. 按黄金分割法,构成画面的四个交叉点;
      2. 井字分割法,构成画面九宫格交叉点;
    • 趣味中心

      • 不以视觉因素地结构为主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 以被摄体动作、表情、形态、时间的情节点为中心来吸引观众注意力。

    构图规则(形式美法则)

    构图视觉要素:形状、线条、光纤、色彩、景深、透视等。

    • 对比 contrast

      • 善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特性,以及位置、形状等对比拉出视觉上的立体感、画面上的故事性

      • 色彩对比(色彩冷暖对比);

      • 光线对比(光线的明暗对比);

      • 线条对比(线条的方圆变化);

      • 方向对比(运动方向的对比);

      • 动静对比(主题的动静变化对比);

    • 均衡 balance

      •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 均衡往往意味着一场戏的情绪平稳;

      • 不均衡:则暗示有矛盾出现,须建立新的平衡;注意视觉分量分布的视觉心理习惯性。

    • 对称 symmetry

      •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

      • 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 集中 focus

      • 画面中利用主体的运动、视线方向、光线的明暗分布、色彩的搭配呼应,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兴趣点集中到主要对象上,使重要内容突出并能引导观众的心理

      • 通过构图在画面建立起优势对比,暗示主体,事件发展方向

    构图的目的

    • 造型性——使画面构图准确传达形象特征、形式感、美感。

    • 叙事性——合理处理主体称体、主体与环境的关系;排除不相关元素,突出主体形象。

    • 象征性——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色彩和色调

    色彩色度

    色调:是“彩色电影电视画面中总的色彩组织或配置,以某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

    • 冷色调:安静、孤独、隐蔽、后退等。

    • 暖色调:不安、暴力、温暖、活力等。

    • 红色:生命,激情,进步,暴力,性等。
    • 黄色:辉煌,光明,温暖,幸福,平安等。
    • 绿色:自然,生机,舒适,宁静,清爽等。
    • 蓝色:忧郁,失望,冷静,沉稳,理智等。
    • 白色:纯洁,神圣,和平,梦幻,回忆等。
    • 黑色:庄严,神秘,阴郁,低沉,恐怖等。

    色调的建立

    • 影视画面的情绪来自整体的色调,而色调的建立又是视觉材料组织的结果

    • 视觉材料包括:场景空间、外景环境、天气、光源、人物的服装和化妆,重要的道具等,他们的色相、色值、饱和度的总体特征。

    色调的作用

    • 可以呈现空间,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作为画面的装饰

    • 建立一种视觉连续性,强化动作、情绪、某种意义等。

    色彩/色调的表现手段

    • 和谐”和“对比”是电影色嗲运用中最重要的两个关系,是导演用来实现特定效果,使观众产生情感反应最重要的技巧。

    • 和谐:建立影片的整体气氛、年代感、情绪、人物命运的视觉暗示等。强调主色调的完整性。

    • 对比:能直接地引起戏剧性的能量与关注、动感、刺激。呈现重点色和主题色。

    光线

    光线的意义

    光线Lighting

    作为摄影艺术的灵魂,是电影重要的书写工具。不同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塑造同一物体的造型效果不同,物体呈现的特征也不同。

    光线是表达情绪、营造画面气氛、塑造人物形象、 创造特殊喜剧效果的重要手段。

    光的类型与画面造型特点

    • 按光源的性质分类

      • 自然光源:主要来自太阳(天光),亮度强、范围广而均匀,色值也比较一致。随着时间、天气的变化,自然光效会有不同。

      • 人工光源:用灯光为主要提供照明度的设备,由于选用灯的种类不同,色值也会不一样。

      • 自然光源效果和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人工光源提供的创作自由度比较大。

      • 光源的设定和故事发生的情境、空间画面情绪效果、美学风格有直接关系。

    • 按光源的位置分类

      • 影响物体造型形状的主要因素是光位

      • 主要造型光的位置“以方向来分”主要有:

        • 水平方向

          • 正面光(顺光)

            • 又叫顺光,是呈现物体样貌、提供基本照度的光线;

            • 被摄物体的成像清晰;被摄人物会冲淡折皱

            • 被摄空间纵深感减弱;被摄人物立体感较差。

          • 侧面光(侧光)、侧逆光、侧顺光

            • 侧面光(Side Lighting)约等于90°

            • 侧面光拍摄下的物体会有由明到暗的过度,物体表面凹凸层次感强烈,也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毛发、皮肤的质感。

            • 被摄体明暗反差大,缺乏细腻的影调层次和色彩过渡,故用来制造某种特殊光效。

          • 逆光

            • 光线与摄影机相互对,受光面在物体背部,可作为物体轮廓光,有提取线条的重要功能。

            • 当逆光作为主光时,人物的面部、物体的表面特征难以清晰呈现,造成视觉心理上的恐慌或神秘,所以常常被用来制造一些特殊的戏剧效果。

        • 垂直方向

          • 顶光

            • 把凸亮凹暗夸张到极致,造型效果比较反常,长塑造可怕形象或危险情境。
          • 脚光

            • 是一个不寻常的光位,光线自下而上,异常感强烈,常用来制造恐怖气氛,描绘危险情境
    • 光效的反差性质

      • 硬光:硬光源强调亮处和暗处的光比,加强了画面内的线条轮廓,物体显得线条分明、强硬、沉重、粗糙。

      • 软光:软光是散射光,被摄体上的投射光线不明晰那,物体亮度均匀,人物轮廓比较柔和,卓光均匀,物体显得柔软、轻盈、细腻。

    • “影调”的情绪功能

      • 画面影调:指电影画面的明暗基调和层次,影调的建立与分类和摄影的光线性质、场景中的色彩性质有关。

      • 黑白影调:有画面中的黑、白、灰组成的层次。(硬调、软调、高/中/低调)

      • 彩色硬调:由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基调组成。(冷调/暖调;蓝调、绿调、红调;高/中/低调)

      • 高调 High-Key lighting:以灰色至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硬调;画面中 受光面积远远>阴影面积的画面 为高调画面。适合于表现欢乐、明朗或刺激的气氛。

      • 低调 Low-key lighting:由浅灰至黑色以及亮度等级偏低的色彩为主构成画面的硬调;画面中 阴影面积远远>受光面积的画面 为低调画面。适合表现压抑、恐怖或舒适的情绪和气氛。

    影调的技术指标和情绪关系表

    高调 低调 软调 硬调
    技术指标 画面明度高 画面明度低 画面光比小 画面光比大
    全景 明朗 压抑 柔和 强烈

    视点

    “视点”的含义

    简单来说,视点就是摄影机的“立场”

    考虑下列问题:

    1. 通过怎样的“眼睛”看动作(摄影机立场
    2. 该“看”的方式对观众反应的影响
    3. 我们对视点变化会有怎样的反应

    影片视点分类

    • 客观视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

      • 产生“视窗效应”静止的、刻板的拍摄方法。

        暗示了摄影机和被摄物之间相对远的情感距离,摄影机仅仅在直接地记录事件

      • 客观视点镜头不评价不打扰这些动作的发生。

        如果移动摄影机,不应明显地引起观众注意,而是自然地融合在剧情发展之中。(现代性客观视点)

    • 主观视点:摄影机作为动作的参与者

      • 主观视点提供给我们一个带着剧中人物情感倾向的视觉角度,是摄影机对场景的介入

      • 让观众关注特定的视觉细节,从而理解人物情感的有效手段。

      • 人物的主观视点可以将观众的欲望缝合到影片中。

      镜头在客观和主观之间的转换规则:

      视线镜头(正反打镜头模式?)

      1. 谜面 一个客观镜头显示角色再看镜头外的某样东西,应道观众取材他正在看的东西。

      2. 下一个镜头呈现被看的东西。

    • 导演视点:导演有意图参与剧情视点

      • 导演塑造、强化出了视觉形象的某种特征,某种意义或情感态度。

      • 观众被动对看到的内容做出一定的情感反应。

      • 导演十点让观众以某种不寻常的方式去观看。

    • 间接主观视点:观众去看的视点

      • 间接主观视点实际上不是在提供一种参与性视点。

      • 而是在使我们接近某个动作以便被带入剧情,并使观众的观影情绪更加紧张、情感更加亲密

    “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 客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记录

    • 主观视点:摄影机对场景的介入

    • 导演视点:导演引导观众怎样去看

    • 间接主观视点:接近动作卷入情节中

    “视点”的作用与意义

    • 观众按照电影叙事的指定方向理解故事中的情节,确定情感倾向、喜恶、美丑,并对故事发展有期待道德判断

    • 视点缝合”是令影片跌宕起伏,牵动人心的技术来源。

    音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的一般知识

    • 人的五官接受外界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0%,听觉≈20%,其他不及1%;“看”比“听”所接受的信息量更大和更准确。

    • 人耳的传感方式是全方位的、场性的,声音的传播时360度的。很好的回避了视觉传播信息由于人眼视觉的局限性。

    • 声音时直接发出的,而“看”大多都是光的反射体

    • 视觉上隐蔽容易,声音则较难;

    • 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可根据音色判断声源,这使电影在传达信息方面获得了很大解放!!!

    • 人对“声音”的感受使场性的、同时接受的;而对“视觉形象”的接受是线性的。

    电影声音的特性

    • 可见的、不可兼得声音:独立的叙事元素

      • 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视觉同步;

      • 不可见的声音,即无画面声源的声音-视觉不同步。

    • 声音结构三维空间:“场”的存在。

      • 声音对空间的塑造——对音质、音量、清晰度、混响、音调控制来反映摄影机与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距离,使主体接近远离而产生空间的深度感

    电影声源的分类及其功能

    • 按照“声源的特点”对声音分类: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 按照“声音的录制”方式分为:

      • 同期声——对白、自然音响、动作音响

      • 配音——对白配音、解说和画外音、音效、音乐

    1. 对白

      • 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或打碎句子,并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只保留关键

      • 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强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会妨碍其他试听元素的表现。

    2. 音效

      • 环境音响是电影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试听材料。音效对于电影有两方面的贡献:叙事功能、情绪表达功能。

        • 叙事: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

        • 情绪表达:形成真实的幻象,烘托气氛。

    3. 电影音乐

      • 电影中的音乐服务于电影的具体空间和叙事情境,和人物性格、情感状态、故事发展有直接关系。

        • 效果:强化情感,内容刺激画面中的运动感,暗示或传达画面不能单独表现的情感。

        时代感、戏剧效果、人物内心、多层意味

    4. 画外叙事声

      • 在电影的视觉画面不能完全实现叙事任务时,画外音可以辅助画内的叙事,提供故事背景。

        • 内心独白: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 旁白:叙述人跳出叙事情境对故事进行评估。

        • 解说词:解释信息,给画面定性,明确主体。

        (画外叙事声包括耳鸣心跳等等无法看见的人体特效音)

    5. 无声

      • 无声,又叫做“静场”,相对于声音的定格,强调某一时刻的心理冲击,在表现能力上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 画面变化节奏感越快、越紧张、越激烈动荡,无声的表现效果就越强烈

    声画关系

    • 同步:声音与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

    • 分离:画面内未出现声源,以声音为铺垫

    • 对位:声音与画面并不按照现实逻辑配合,而是意念上或现实与心理上相呼应

    • 措置:声画的时空措置处理。过去/未来/某刻

    举例

    • 黄宇辉 白蛇传 民族乐 铺垫 音效 表达叙事 结尾措置

    • 卧虎藏龙 缓冲

    • 堕落天使 红色 爱 转为 黑白 歌词 分手 天塌了 画外叙事声 新的爱情 一首歌两个层次

    • 暴雨将至 宗教

    • 狙击电话亭 分离 音效 介绍文化

    • 猜火车 对位

    • 低俗小说 复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工辅修视频艺术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cp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