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是因为他的兴风作浪,他就是令人咬牙切齿的赵国奸臣郭开。赵国赵孝成王在位时有一个聪明的儿子,深受他的喜爱,于是被其立为太子。可那位太子偏偏搏命,刚被撤离没多久,便一命呜呼了。这也给了赵孝成王的另外两个儿子机会,其中一个就是公子赵岩。公子琰天资平庸,在赵孝成王的眼中是最差的一个,根本不可能继承王位,而他之所以能够上位,完全是因为从小就陪在他身边的书童郭开给他出谋划策。赵孝成王病重期间,郭开让赵琰故意装出一副孝子模样,去取得父亲认可,同时利用钱财拉拢朝中大臣。这一方法果然奏效,赵孝成王果然把王位传给了赵岩,也就是之后的赵道襄王,而郭开也因此当上了赵国丞相。不仅如此,郭开还是召到襄王之后,赵雍庙王赵谦的宠臣,身为高官的郭开从此开始做妖。赵国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元气打伤,又在邯郸之战中雪上加霜。此时的赵国之所以没有灭亡,完全是因为名将廉颇的指挥作战。偏偏在这种紧急关头,郭开公报私仇,向赵道襄王说起了廉颇的坏话,乐成代替了廉颇的官位。愤怒之下的廉颇投奔了魏国,之后召到襄王后悔,想把廉颇请回,郭开再次从中作梗,廉颇因此没能回归故土,最后驶于他国。
赵王赵谦在位时,秦王嬴政下令命王简、杨端和枪委率军大举进攻赵国。赵王签命李牧为主将,司马尚为副将,率军营抵黎。牧的实力不容小觑,王检不敢与其正面交锋。此时的郭开又开始抽筋,他向赵王谦谗言,陷害李沐和司马上造反,结果李沐被杀,司马上被免职,烧了李沐的赵国最后战败,赵王谦被秦国俘虏。
由于郭开总是在关键时刻进行挑拨,陷害中粮,人们便认为它是秦国的间谍。在明朝小说东周列国之中也确实赋予了郭开这种形象,其中对郭开的细节描述的确实很合理,影视剧大秦赋中也把郭开那种尖密的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难道他的真实身份确定是秦国派往赵国的间谍吗?这里我们要提到古代人的撰写方式,由于古代人只能使用竹简,他们会用最少的文字来进行表达,这便是古人为什么要使用文言文的原因,只不过所记载的历史内容只是框架,对于细节并未详细的描写。
郭开的历史则是被写在了框架之中,他陷害廉颇和李牧也确实存在,而关于他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则是在尊重基本历史的前提下,为其添加更多的细节来使内容更加饱满。对于郭开市秦国间谍这件事,正是并没有记载,不过历史中有这样的记录,秦朝魏辽曾给过秦王这样的战略建议,愿大王无碍财物陆其豪,臣以万其谋。不过王三十万金,则诸侯可进。意思就是长期拿钱贿赂六国的重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国家捣乱。这则建议对秦国非常重要,成为了统一六国的一项国策。
实施后,六国很多大臣要么被重金收买,要么被暗杀,以郭开的做事方式来看,他很有可能是被收买的那一类。郭开的下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成为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影视剧中,他被秦王施以烹煮之刑,也有人说他有很多的金银财宝留在赵国,他任命秦国官员后,便想回到赵国的都城邯郸拿回自己的财富,结果在运送财富的过程中被强盗所杀,更有人认为他是被赵王儿子组织的刺客刺死在了秦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