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盛夏入暑,虽是“小暑”,但凉风已悄然隐去。“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空气中热浪滚涌,烧烤模式已经开启,烈日下大地发烫。
人们依着空调蜗居,不得已外出,也是从上到下罩得严严实实,生怕一不小心,被紫外线无情地灼伤。
若是静得下心来,打开一卷诗书,走进古人“小暑”的世界,便会有一种别样的清凉,款款入怀。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偷半日闲暇,于深深的庭院中避暑纳凉。树荫满地,凉席一张,正午的烈日如火球一样炽热,那片幽深幽深的浓荫,却撑起一地清爽。
沉沉的梦乡中,有石榴花点染一帘明艳,有流莺翠响着声声啼唱。
夏梦谁先觉?枝头鸟最知。深院午睡足,叶上日迟迟。
古人纳凉,树下、荷亭、茅斋、竹林、瓜棚,有琴酒相伴,有松风耳语,有荷风送香。而小暑时节,花木铺径、柳荫掩映的庭院,便成为了人们纳凉避暑的福地洞天。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在缺少现代消暑工具的古代,小暑高温来袭,古人自有凉爽身心的妙招:翠竹作枕,玉簟生秋;青灯黄卷,书香盈袖;晴光赏鸟,雨中听荷。深居退藏,枕上诗书闲时好,窗前风景雨来佳,暑气焕烟霞。
“蟋蟀在宇”,是小暑三侯之一。《诗经·七月》里这样描写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恰逢小暑。唧唧复唧唧,蟋蟀是夏夜永恒的歌者,那一声声时疾时徐,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的清唱,给燥热的日子里,注入一泓清凉。
大人们把蟋蟀捉进麦秆编织的八角笼子里,挂在床头,枕着蛩音入眠;孩子们却睡不着,挑灯篱落,用心搜寻。每一声蟋蟀的低吟,都是萌萌童心中的一支神曲,让小暑的夜晚,神奇、静谧而幽远
“萤火虫,提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小暑时节,是萤火虫活跃的最盛。
古往今来,吟诵萤火虫的诗词甚多,而以唐朝徐夤的《萤》诗韵味最足,诗曰:“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那点点如珠玑一样的流光,囊萤照读,点亮了多少双流连书香的眼眸 。
蛙声起了,萤火虫就三三两两,或前或后,提着绿幽幽的灯笼,池塘边、树林里、稻田中……悄悄地逡巡着。
斑斓的星辉倒影在镜面一样的水中,水面上游弋的萤火虫,似乎找到了新的朋友,便熙熙攘攘地聚拢过来,仿佛要举行一场隆重的水上相亲的盛会。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再读香山居士的《消暑》,已然没有炎炎酷热,只有飒飒清风,丝丝凉意,盈盈地缭绕。
其实,二十四个节气,就是二十四个美丽的诗行,或明媚、或清婉、或热烈、或冷峻……尽管内涵不同,风格迥异,但只要细心地品读,总有一脉流韵万千气象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