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29,北京,出发。
2009.12.30,哈尔滨,太阳岛,松花江面,夜观冰灯。元旦,正是一年之中比较冷的时候,“去体验一下中国东北的冷吧”,在这种心理的作祟下,决定了哈尔滨之旅。29号晚上到达哈尔滨,刚下火车时,也许是车上余温的缘故吧,尚未觉得有多么的冷,在车站附近找了旅馆,早早休息了。第二天,一早出门,时间不长,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度,虽然早有准备,带着帽子、能护住嘴的脖套儿,但是鼻子里呼出的热气很快在眉毛上、脖套上结了冰,冰冷的空气刺激着我的呼吸道,露在外面的脸部有些生疼。路边随处可见大冰块儿堆在一起,等待着冰雕师们将它们加工成一件件艺术品。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建筑本身不大,但棕色的墙、圆形的顶、顶上金色的十字架都彰显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在周围现代建筑中显得独树一帜。因时代久远,建筑内部白色墙皮已有些脱落,漏出底下的红砖,巨大的铜制吊灯高高悬在屋顶,墙上挂满了老照片,可以追忆那时哈尔滨的样子。
沿街来到松花江旁,江边伫立着哈尔滨市人们防洪胜利纪念碑。江面上,圈定的区域内尽是做生意的人们,冰滑梯、狗拉雪橇、马拉车等等,全然不用担心冰面,因为它冻得足够结实。在冰面上抽陀螺也是很好的娱乐方式,但也需要很好的技术。没有生意的时候,狗狗们都趴在自己的垫子上休息着,租一辆马拉车,体验一下赶车的乐趣。过江便是太阳岛,也许是来的时间不合适吧,只是当作散步似得逛了一圈,倒是慵懒的野猫增添了几分趣味。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目标冰灯展。到哈尔滨不看冰灯,似乎意味着没来过吧。夜的冷,非白天可比,尤其是被冰包围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冰灯煞是好看,但是你必须随时活动着,尽管这样,指尖、脚尖还是冻的失去了知觉。相机电池的电量也大大缩短,一会儿就没电了。在会旅馆的路上,顺便看了大教堂的夜景,比白天好看的多,在灯光的衬托下富丽堂皇。
12.31,亚布力大锅盔山顶。因距离较远,故加入了一日游的队伍中。亚布力,滑雪圣地。来到山下,进入了白色的世界。上山前,导游建议租一套防寒服,它真的发挥了作用!坐着缆车上山时,望着脚下目测约有半米深的积雪,开始隐约感到凉意,随着高度缓慢升高,风逐渐大,从双腿开始向上身,慢慢被冻透,让你觉得哈尔滨市里真的挺暖和的!导游规定在山顶的时间是10分钟吧,即便这样,还是觉得太长了。令我惊诧的是,山顶上居然有个卖热饮食品的帐篷!山顶上一切也都是白色,白色的石头白色的树,每个枝杈都积了厚厚的雪,在白色的刺激下,眼中看到的景色出现了些许蓝色。只有在这里,虽有美景相伴,但仍会让人觉得时间过的如此之慢。
2010.01.01,中央大街,也算是哈尔滨的必游之地。它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为沿袭至今的中央大街,现在已是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长1450米,被誉称哈尔滨第一街,有独特的欧式建筑,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是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奇特的是中央大街上铺的石头,它们是长方形条形石,但以纵向冲上铺满,还有街上欧式及仿欧式的建筑,巴洛克式、折衷主义,以及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建筑统统在这里体现。
我终于还是没有勇气品尝有名的马迭尔冰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