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恐怖片爱好者看哪些恐怖片可以在吓出一身冷汗之后回味思考的,那份片单里必定出现一个名字。
《恐怖游轮》
豆瓣83万人打出8.5的评分,豆瓣Top250里排行第190名的恐怖片。
这些都说明了有多少人折服于这个“西西弗斯”式的恐怖悲剧。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名为婕西的单亲妈妈因为犯下无可挽回的过错,从而进入到一个被死神惩罚的轮回世界里。
她只能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失去和悔恨。
跟普通的循环题材作品不一样,《恐怖游轮》并不是1-1的循环,而是一个基于悲剧而生的123-123循环惩罚。
所以很多人在看了第一遍的时候,脑子都绕在了那层层叠叠的看似漏洞百出实则已交代清楚的逻辑。
看懂之后,惊悚被更多的怜悯所替代。
形容婕西,绝大部分人的第一用词是:西西弗斯。
没错,就跟希腊神话里日复一日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样,婕西也经历着无休止的循环。
剧照但仔细想想,何止婕西像西西弗斯。
我们每个人某种程度上都是西西弗斯。
在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原本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建城者和国王。因绑架了死神导致人世间一度没有死亡,触犯了众神的西西弗斯最终被罚每日重复同一个劳作——推一个永远会在半路滚下去的石头上山。
残忍地说,当西西弗斯成为了那个推石头的人,他的人生就变成了推石头上山的荒诞人生。
推石头上山这个行为变成了人生的意义。
荒诞吗?
更荒诞的,西西弗斯的影子映射出的不正是天天为了工作奔波的绝大多数人吗?
小的时候总谈梦想,向往着理想中的生活。但长大了后,梦想被现实一点点磨灭,生活的意义变成了天天为工作而努力。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工作和利益。
被社会所定义的“优秀”和“成功”,也只看重这两者。
多少人整天甚至是半辈子都成了这两者的西西弗斯。
广东话里,工作的叫法是“搵食”。
多么贴切:一份温饱,都需要付出最多的努力。
说回电影。
其实婕西在轮回中,就已经知道自己做的这些事是徒劳的,无法去把事实改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在海滩扔海鸟尸体的时候)。
可她为什么还是选择继续?
答案恐怕是当时的婕西,把轮回当做了自我证明,和人生的全部意义。
就好比当西西弗斯被惩罚的时候,推石头上山这个荒诞行为变成了他人生的全部意义。
可悲,却又无法改变。
前些天刷屏的关于外卖行业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各平台纷纷炸锅。
阅读点赞破10万;话题榜和热搜冲上第一。
作用是有了:美团、饿了么都道歉加整改,推出新规。
前后不过三天的时间,措施采取后话题热度消散。
问题解决了吗?
并没有。
追求效率和利润的系统遍布在各处,并不仅仅是外卖行业。
上一年同样登上热搜的“996”问题,就已经暴露了诸多企业的这些问题。
现在的职场人士越来越爱用“社畜”来形容自己。
这个来自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的词汇,契合绝大多数人的自嘲。
因为生活就是个死循环:不工作就没办法获得薪水,而钱是维持物质生活的唯一条件。
日复一日的为钱而工作,把人的脾性和热情逐渐消磨。
就像家畜一样温顺地负责手头工作,赚取温饱。
这个角度去理解生活,是不是特可悲?
但不管是「悲剧」还是「幸福」,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活在这样的系统生活里。
差别在于我们知不知道目前的生活只是“一直在推石头”。
对于西西弗斯的神话其实还有个乐观的解读,就是“诸神并非是用「推石头」来惩罚西西弗斯”。
就像婕西。
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大部分痛苦,都来自于该离场时,不愿离场的执着。”
所谓心魔往往就是一念之执。电影里婕西其实只需在任一环节作出小小改变,即可终止循环。
她心魔就是想回到过去。
西西弗斯的轮回,看似是一个惩罚,一个万劫不复的诅咒。
同时却也是提醒我们面对那碌碌无为的每日,要学会去改变,才能冲出困局。
其实惩罚西西弗斯的并不是那块会不断滚下山的巨石。
诸神而是用「我永世都要推石头实在是太惨了」这个想法和观念去惩罚和“禁锢”了西西弗斯。
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去清楚自己改变不了日复一日工作的命运,但需要做的并不是气馁和对它低头。
而是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意义。
可以先从积攒力量做起。
这个力量可以是一门外语、一项技能或者副业,反正是自己热爱的就行。
或许它前期毫不起眼,积攒过程也很枯燥。
但它可以让我们有一天,哪怕是在继续推石头,也能蔑视当下的碌碌无为。
用享受生活去否定枯燥的工作和自己不过是系统里一枚齿轮的现实。
这样去否定它,可以让我们哪怕知道自己在荒诞地推着石头,也能去支配它。
不为推石头而存在,更不是单纯为了推石头而努力。
“不优秀”也能好好活着啊不是?
反而那些西西弗斯才真正丢失了生活的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