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吴军老是以此为引子讲了少做事的智慧,做减法的思维方法。大概半年前我听到这一课,然而过去半年了,我还是没有减掉多少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有些事情不做对于生活并没有影响。有的事情少做也不会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生活。当钱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时间和精力成了资源瓶颈的时候,不做的智慧更加重要了。今年还是接了好几个朋友让做的小程序,实际上是比较浪费时间的。做这样的程序对于我没有什么提升,只是当他们的廉价劳动力而已,所以是应该减掉的。而看书也是泛读了好多本,有些书实际上是不值得读的,读之收益有限。精力不够的时候,分散到太多事情上,最后反而很多事情没有做太好。在技术研究方面,也是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之类的都有点兴趣,花了一些时间,然而却都只是一些皮毛。在看阳志平老师说10年4个身份的提法后,我才试着减少一些方向,试着聚焦到几件事上以便于有所突破。
在投资上,也是越少越好,这样消耗的精力更少,聚焦反而能避开很多坑。17-18年秉着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里面,多几条腿走路的思路,开了很多个品种投资。然而现在看,好多差不多也是坑,当时没有仔细研究的结果就是掉进去。在买基金上并没有因为多个组合提升了收益率,在股票上也是广泛撒网鱼和垃圾一起捞到手了。数字货币参与了一些众筹和私募,结果并不太如人意,而为了增加套利效率引入了很多垃圾币种,也是跌跌不休。由于投资标的太多,所以每一个上面都缺少深入思考研究的时间。以至于好几次决策都是在听到某人说了些话,或者看到某篇来路不明的文章就做出了决定。这种草率做决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损失,而其原因也并非是自己懒惰,而是要思考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后面我需要试着慢慢降低配置,重点放在几种上面,而花多一点时间去了解其发展状况,做出比较有效的决策。
在社交上也是少就是多,也要做减法。由于之前处于封闭的单位圈子,所以认识的人比较有限,同质化比较严重。后来为了认识不同的人,从不同渠道认识了很多人。但对我能带来促进作用,算是有效社交的并不多。很多人不过是数面之源,互相加个微信,并不能发展进一步的社交关系。这样的关系每一个花费时间不多,但是数量多了也是浪费时间的。而真正那些能作为朋友,作为感情依靠的人,我维持关系花费的精力并不多。虽然这样的人就算1年不联系见到了也还是很谈得来,但也需要留一些精力去主动维持关系,定期做一些关系维护的交谈,聚会聚餐等。要多做这些事情,就需要从其它地方省出来一些资源才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