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什么?
艺术为人类精神之食粮,别于人类也无之。然有人类而后有艺术,故最艺术之艺术,亦均由人类进步之需求而产生之也。音乐为养耳,绘画为养目,美味为养口。养耳、养目、养口,为养身心也。
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之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之艺术表现。否则,非艺术也。
这是来自潘天寿老师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一书中的解释。
潘天寿老师是近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在20世纪文化和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他直面传统画遭遇的困境,从中国绘画体系内部发现问题,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真正从学术层面上捍卫了民族传统,并以杰出的艺术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借古开今,对现代画坛影响深远。
大家想要更深地了解中国画的话,不妨跟着潘天寿老师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一书中来畅游吧!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画的起源。
01国画的起源——书画同源
中国画最原始的绘画出自旧石器时代,也就是我们在周口店所发掘出来的削刮器(雕刻器)。它做工虽粗糙,但大致具备了形象之对称美,线条之韵律美。到新石器时期,才有了彩陶绘画的发明,以黑色粗简之线条,描绘水波纹、云雷纹、几何纹,及鹿、鱼、鸟、蛙、半身人像等为装饰。
书画同源是文字学者和绘画史论家们一致的说法。原因是到商代青铜器、殷墟龟甲后,才发现有象形文字,也就是说绘画比文字要更早些,而且文字在初期时都是以黑线为表达,象形组成,与原始绘画同源。
在画史上,以先秦诸子的“河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也是最早“书画同源”的说法。
由此可见,书与画都是相辅相成的。这就使中国画具有了一个突出的特点:画上题诗或题字,使诗、书、画汇合成一个艺术整体,给人以更加丰富的美的享受。
02国画的衡量标准——以形写神
都说艺术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艺人的思想、学养、天才与技法的艺术表现。
顾长康说绘画应“以形写神”,这样以写形为手段,达到写神的目的,才可以表达出对象内在生生活力的状态。
画家在绘画时,首先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移入到画中,熟悉其生生活力,并由作者内心之感应与迁想之所得,结合形象与技巧的配置。这样才能达到“迁想妙得”的境界。
顾长康说的“迁想妙得”,就是指画家作画的过程。迁: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移入于对象。想: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结合对象,以表达其精神特点。得:就是作者所得之精神特点,结合各不相同之技法,完成其腹稿。妙:既非得于形象上,又非得与技法中,而得之于画家心灵深处之创获。是妙也,为东方绘画之最高境界。
“以形写神”是顾氏总结晋代以前人物画形神相互之间的关系,达到传神的境界,也就是我国人物画欣赏批评的标准。唐宋以后,才转为整个绘画衡量的标准。
03国画的注意事项
用笔
我国最早的毛笔画,来自新石器时代的彩色陶器。它是用黑色线条绘制而成,运线长,水分饱,线条流动圆润,粗细随意,点画之落笔收笔处,每见有蚕头鼠尾,且有屋漏痕意致。
潘天寿老师说,初学者,最好是从羊毫入手。因为羊毫圆细柔顺,含水量强,笔锋出水慢,运用枯墨,是它的特长。作画时,柔中带健,比较容易掌握其性能,并且调用水墨颜色,变化复杂,是其它毫比不上的。
画大写意水墨画时,执笔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画出写意之气势,突出物体的神态。而画工细的执笔与运笔,则与写小正楷略同。
笔为骨,墨与彩色为血肉,气息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态,能具此,活矣。也就是说,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那么墨又该怎么用呢?
用墨
墨为五色之主,但需要用白来配,才能明亮。所以墨以黑而有光彩者为贵。
用墨需要注意的是,一、研墨要浓;二、笔和水要清净。用清水净笔,蘸浓墨调用,就不会灰暗无光彩。
用墨最难的是枯、焦、润、湿的变化,枯焦能华滋,润湿又不漫漶,这就是用墨的要点。
用色
祖先,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黑白二色,为独立自存的色彩,不是红黄蓝三色相互调和可以得到的。
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以黑色为作画的唯一彩色。一幅画中,没有黑色或白色,都不能成画。
花本无黑色,但我国传统花卉,都喜欢以墨作花,也就是说,只要神在意到,那是用彩色还是黑色,又有何区别呢?
黑白二色,对比最为明豁,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隋唐以后,水墨画随之兴起。因为黑没有白就不明显,而白无黑亦是如此,所以水墨画,不能离白色底。
布置
绘画,就要懂得处理远近透视,并且灵活运用。透视又分静透视、动透视二种。静透视,就是焦点透视,以眼睛不动的视线看取事物。其中可分为仰透视、俯透视、平透视三种。动透视,就是散点透视,以眼睛移动的视线看取事物,就像摄影机横直摇头的视线,以及人在行动中行动的视线,与鸟在飞行中的鸟瞰视线是一样的。
比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就是动透视,以散点视线取的景物构成的。而花鸟画多采用平透视。只有在山水画上,采取俯透视,使前后层次丰富多变,层层看清,不被遮蔽。
写在最后:
对于作画,宾翁云:“作画如下棋,须善于做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以说,作画须留白,这样才能让所画之事物可以有呼吸的空间。
对于作画人,则是要学《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做人之道,也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作画之道。如果抱着名利之心来绘画,这样是画不好一幅画的。
如果你喜欢国画还想了解国画的话,那么这本《听天阁画谈随笔》的小册子就不要错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