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一部电影,流行起来一句话:“好奇害死猫”。好奇心害死猫,整句话出自1912年尤金·奥尼尔所写的剧本。原因是猫喜欢用鼻子到处嗅。对人就是形容总爱问不应该问的问题,惹麻烦。从这句话的释意上来看,好奇心并不被大家所认可,那就更不用提追捧。
![](https://img.haomeiwen.com/i7194929/b4cdbb4809fc5759.jpg)
我朋友就有一个习惯,每次无论我从哪里回来,或者是快递买了什么东西。他永远都是那个立马打开包裹的人,我总是这样嫌弃:“好奇心怎么那么重”,跟你有没有关系。但是,不能否认,其实对于一种事情保持好奇,会有对别的行为上的联动性,对于个体的法杖和成长是有好处的。
好奇本来的意义是:
1、对一些事物表示特别注意的情绪
2、喜欢探究不了解事物的心理状态
3、对于怪诞的嗜好或热情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看完好奇心得中文翻译,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因为人很容易陷入“知足常乐”的中产阶级陷阱,如果是物质上没有追求,那么精神上也会变得匮乏。
从认知科学角度看,好奇是一个建立认知世界框架的过程。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孩子追着大人问个不停,什么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如果小孩子问:“为什么会没有电呢”答:“可能是线路出了问题”问:“电是什么产生的呢”答:“电是水产生的”问:“只有水才能产生电吗”。。。。 也许回答上有所欠缺,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场景会很普遍。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这种好奇其实是因理解而产生,又因未知而被激发。
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人对于新鲜事物的一种莫大追去。在孩童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或者是维护“好奇心”。这样才能让这种驱动力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产生不竭动力。
说完孩子,我们反观一下自己。为什么说,成年人很容易陷入“知足常乐”的中产阶级陷阱。我们功力的看待世界,学习知识,获取成长动力。等到有一天,物质生活已经满足,找不到新的知识缺口去驱动,这个时候人生很容易停滞。所以,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并且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才是人生成长中该有的姿态。
另外一方面,很多人说,我们是因为未知而好奇,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是对已有信息的缺口让我们产生了好奇,我们的现有知识与这个缺口首先是有联结的,才会对补充缺口产生渴望,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好奇的东西总是各不相同的原因。
好奇害死的是过往的自己,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我们也需要不停的驱动自己前进,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就是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