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星光简道
美德之心,不在于外

美德之心,不在于外

作者: 猴得住 | 来源:发表于2020-07-20 07:12 被阅读0次

    最有道德的人,是那些有道德却不须由外表表现出来而仍感满足的人。

    ——柏拉图

    柏拉图在道德方面最突出的是道德教育思想,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柏拉图的道德教育思想重新审视自我道德观念。

    从柏拉图的部分著作中可看出,他希望通过教育来提升民众的智慧、勇敢、节制以及正义,从而能够让民众遵守道德规范,使国家达到一种和谐发展的状态。有一种理论叫“心性三分说”,即心性可分为三层:上层是金,即理性;中层是银,即意性;下层是铜,即欲望。欲望是人们进行各种欲求的源头,意性是指人们各种意志行为的源头,理性是指人们推理行动的源头。这三个部分所涉及的内涵每个人都会有,任何一部分也无法割舍,同时存在。那么,如何进行协调呢?柏拉图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理性支配非理性,也就是说理性应该驾驭意性和欲望。欲望应该以节制为德,意性应该以勇敢为德,理性应该以智慧为德。可以看出,柏拉图的道德观是以“心性三分说”为基础而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

    的确,道德应该是一个内修的过程,只要内在的道德丰盛,心里感到满足,外在的道德自然会表现出来。如果道德仅仅是表现在外在,而内在道德较为薄弱,那么这就不能称之为最有道德的人。

    比如有些人,在公众场合不会抽烟,不会随地吐痰,走在马路上不闯红灯,看到老人过马路会帮扶一把。而在内心深处,他可能时刻在算计朋友和同事,极力拍领导马屁而加薪升职,用非正常手段陷害对手。这样的人具有一定的道德,但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再比如,有些人在公众场合可能不会做一些引以为荣的事情,在大众眼中他默默无闻;但在心中,他时刻紧守着道德界线,不坑蒙拐骗,不算计他人,恪守社会公德。他的心里会感到很坦荡和很满足,这样的人才是最有道德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不需要由外在的动作行为而体现。

    真正有道德的人必然具备一定的善良,柏拉图的道德教育思想便集中体现在至善观众,就教育来说,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培养孩子的音乐和机敏,也不是仅仅用神话和英雄故事为榜样树立孩子们的热情与精神,更不是仅仅通过数学题及逻辑故事来培养孩子们的智慧,而是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至善理念,柏拉图认为这是实现真正道德的根源。

    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人们所认可的道德观也不尽相同。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东亚地区,他们的道德观与中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中国古代,如周朝时期,他们认为世袭制是合理的,一些不平等的制度也是合理的,是被人们所认可的,相反,如果有人违反或反对这样的机制就会被认为是没有道德的人。

    在古罗马帝国,他们认为的道德是维护奴隶主及贵族的利益,他们认为人类天生就应该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所以那个时期的人们把这一点也归在了道德范围。

    尽管时代不同、制度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更新,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应该具备善性,因为善是人类和谐发展共处的重要元素,也是激发一个人内心灵魂的动力,是真道德的根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德之心,不在于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xlk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