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杀题材如今在电影和游戏界两开花,而Battle Royale(生存游戏,或者叫大逃杀,以下简称BR)这个IP正是此类题材的奠基者。BR创立了影响后世的一系列规则,我总结为三大规则:
1.武器和方法无限制
极大地提升了战斗方式多样性和血腥暴力程度
2.会定时缩圈的封闭区域
增加生存难度和不稳定因素,迫使参与者提高机动性,同时也能加快游戏进度
3.最终只能有一名获胜者
考验人性,制造道德困境和戏剧冲突


如果不是2000年上映的电影《大逃杀》,想必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作品。电影版改编得还算成功,影响力比漫画和小说都要大,我也是先看了电影才去看漫画的。总体上,电影版(第一部)很优秀,是比较忠实原著的,除了背景略有不同之外,游戏规则、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情节都还原了,只是个别人物和事件考虑到社会影响选择弱化黑暗面或者只是篇幅原因而进行了删改。最大的败笔我觉得是桐山和雄,他在电影里很扁平化,纯粹是条疯狗,做事完全没有章法,与漫画里冷静到不像活人而战斗智商极高的人设相去甚远,这可能和演员自身以及日本人浮夸的演技有关吧。


漫画版于同年开始连载,由《猎杀新人类》的田口雅之负责作画。与小说版和电影版相比,漫画版极大地丰富了内容和表现力,田口雅之原创的一些剧情连原作者高见广春都赞不绝口。
漫画的版本
这部漫画在日本引起轰动,甚至产生了青少年模仿大逃杀的负面效应,社会上争议不断,而台湾长鸿代理的中文版也因家长们的投诉导致只出了10卷便终止(这次烂尾真不怪长鸿)。基于以上原因,这部漫画的中文版再版机会不止渺茫,可以说是无望。目前市面上的10卷长鸿版《BR》奇货可居,加上远古时代不知何人自制的后5卷小黑本,这样书脊和开本以及印刷严重不统一的畸形产物,价格可卖至一两千。我才不会买呢!所以我选择了日版。日版有单行本、文库版和便利店版。日本的单行本尤其是二手的基本都存在打磨,而且纸张差,放弃;便利店版纸张更差,而且价格也不便宜,放弃;文库版除了开本小一点找不出其他缺点,就它了。


故事简介
第一页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

主要人物







编剧
田口雅之在BR中运用的创作理念——像下象棋一样进行布局,让角色像棋子一样发挥其特性。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优秀的原著小说之上的,小说作者高见广春的方法是以主角来带动故事走向。举个例子,男主七原秋也刚从分校出发就遭到了袭击,由于作者想在开头描写动作场面,于是安排别人去袭击他,然后就把懦弱的大块头赤松安排上了,颇有顺水推舟之意。主角在逆境中也能保持希望,并且能感染身边的人,这样的人往往天生具有领袖气质,放在任何年代都能拉起一个团队。田口雅之在访谈中提到,这是一部讴歌人类抱持希望的作品,并且希望这部作品能让人思考生存的意义,这无疑是将主题借主角七原秋也表达了出来。

田口雅之很擅长“欺骗读者”,使用“掩人耳目”的叙事分镜制造轻度的悬疑气氛。比如13卷中,七原秋也担任旁白,隔空评价桐山和雄和相马光子两人。他认为即使像如桐山和雄那样的恶魔,他的堕落也是有原因(或理由)的。此时的画面是桐山和雄注意到了一家三口的相框,先是打碎在地,然后又俯身做出捡拾的动作,让人感觉似乎他的内心也有柔软的一面,也勾起了对他身世的好奇心。但是紧接着的画面是相马光子与桐山和雄的遭遇战,桐山躲过相马的偷袭之后举枪反击,由于右臂受过伤,枪脱手了,左手立即扔出一包东西,那包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他刚才捡起来的——碎玻璃,这一招直接让相马“缴械”。随后川田章吾否定了七原秋也的观点,做出了更符合桐山和雄这个“特例”的评价。更绝的是,桐山和相马这两个人是最复杂,也是杀人最多的角色,如何安排这两个狠角色的对决,显然很有难度。田口雅之将这两条线同步叙述,最后交汇在一起,也就发生了遭遇战,故事达到高潮。
为了更好理解,我在这里贴上汉化了的电子版:












漫画改编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有一幕是桐山和雄以抛硬币的方式决定走反抗路线还是走逃杀路线,不知道小说里有没有,我认为这个设计不妥。若是桐山和雄带领大家反抗军方,按照设定,以桐山的智商和战斗力,他一个人就能成功,这样就太无趣了,同时会导致剧情发展像掷骰子的桌面游戏一样随机感太强。毕竟剧本中有太多重要人物“死得早”或是“死得冤”了,如果要表现情节跌宕离奇就不宜加入这么一段。如果要突出桐山和雄这个人物的0情感特点以及对世界对所有生命的冷漠,大可以设计为用抛硬币的方式决定人的死法。

作画
田口雅之有两点为人称道,一是光影,田口雅之对光影的把握十分准确,无论是穿透林间的光束,亦或是夕阳下的奔跑,甚至日常状态下人物脸部的明暗变化,表现得都非常到位。




二是动感,他称得上是个动作漫画大师,他用一丝不苟的排线制造动感,而不是现在大多数人依赖的电脑味儿模糊动态效果。



但是人物身材比例失调这点真的是硬伤。这种情况多见于女性角色。男女同框时,男女体型大小也会失真(秋也和典子在一起时最明显)在画儿童时,仿佛将成人的头直接P到了儿童的身体上,显得很怪异,不知道是不是作者为了增加人物的辨识度,却起到了反作用。另外,一些斜上方角度的侧脸也看着怪怪的,应该是透视的问题。




个人风格之一:眼泪像开了水龙头一样哗啦啦地流。这个漫画里的人都特爱哭,哭起来都是泪流满面那种,从头到尾都没流过泪的人屈指可数,大家猜猜看有谁?

个人风格之二:对于爆头特写乐此不疲,这或许是他的暴力美学吧。作者对爆头的爱好貌似从《猎杀新人类》开始就养成了。

角色设计
原著小说里面并没有对每个角色的背景故事都详细介绍,而漫画进行了很好的扩充,篇幅往往是几页或几个分镜,不会影响整体节奏,内容也比很合理。此外,与原著小说那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比起来,漫画版那超饱和的心理描写和感情表达更能调动读者的情绪。
三村信史、相马光子、桐山和雄等等人气角色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来讲一个不起眼的人物,那就是走“猥琐流”路线的织田敏宪。这家伙靠分配到的防弹背心活了很久。

按他的习惯,我们可以称他为上流的矮丑富。他总以上流人士的高姿态俯视同班同学,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类,并且冠以“下品”的头衔(中文译为“下流”,在这里是上流的反义词,译作低下、下贱之类的我认为也可以吧),比如:

虽然缺德,倒是简单归纳了每个人的特点,方便读者加深印象。安排这么一个给人起绰号的角色,性价比不要太高哦。《水浒传》108将里有36天罡72地煞,说“及时雨”,你能脱口而出“宋江”,提到“花和尚”,你能马上回答“鲁智深”,但是他们对应什么星,想必没几个人能说得出来。
亮点
全书精彩的战斗颇多,我最喜欢的是杉村VS桐山这一场,堪称武力值最强的两人之间的对决。但是这场打斗也很玄学,有种神仙打架的感觉,改编得有些过了。


这一篇分镜却是无可争议的最佳!尤其是杉村第一人称视角的几个鱼眼镜头画面,除了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而且似乎能让人体验到濒死的感觉。
先是心爱的女人在自己眼前被杀,然后自己也被杀,这几个分镜真是神来之笔!这不就是漫画的魅力吗!






还是想感叹一下,田口雅之真是惊喜与失望并存的漫画家。
虽然由国家来组织这种残酷的游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作者讲故事的方法很高明,故事主线脉络清晰,节奏明快,戏剧冲突强烈,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很多角色的命运时刻牵动着读者的心。相比之下,一些BUG也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不过有个不太合理的地方我还是要提一下,这个班级不乏富二代和官二代,如果我是家长,既然知道国家会随机抽选班级参加游戏,那我还送孩子上个屁学啊,请家教不香?如果是国家强制入学,那这个国家倒是把义务教育“落实”得很好嘛~


彩蛋
1.电视上播放的动画是斩鬼者觉悟,这个作品只出过两集OVA,血腥暴力程度很高,住在孤儿院的两人应该是没钱也不让买这种OVA动画来看的,他们是怎么在电视上看到这个动画的?我表示很疑惑。

2.川田章吾的烟WILD7,也是七原秋也在棒球社时期的绰号,同时也是望月三起也的漫画作品野性之七人,又译作7金刚。

其他细节
纸张和印刷很好,虽然没有彩页,但是彩转黑效果不错。






补充一下:近几年逃杀类影视作品里比较有名的应该就属《饥饿游戏》系列吧,但是个人不太喜欢其塑造的世界观背景。逃杀类型的核心看点就是弱肉强食的武斗和尔虞我诈的智斗,其他旁枝末节全都是累赘,影响观看体验。前几年的小成本电影《贝尔科实验室》都比《饥饿游戏》好看多了,不过我最推荐2020年的《狩猎》(不是拔叔那部致郁片哦)。这部电影背景很简单,就是有钱人策划的杀人游戏,但是游戏规则有所不同,参赛者是有钱人的猎物,靠着初期装备在明显的弱势下逃生。影片开头十几分钟紧张又刺激,愣是没看出来谁是主角,这种风格也是挺有意思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