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睡中的我,被卫生间里连连呕吐的声音吵醒,哇~哇~哇……听起来进行得顺畅无阻。我准备继续入睡时,冲马桶的水声传来,接着是肢体与卫生间玻璃隔断连续碰撞的声音、反复按灯开关键的声音、厕所其中一扇门反复关上的声音……十几分钟后,我看到一个黑影以弹跳式的猫步进入卧室,手上端了一刻陶瓷杯,回旋冲一般把床头柜上的东西提飞到地上,水杯终于安全着陆,接着重重的一屁股坐到床上,有意识地开始更衣,我:记得把衣服放到走廊上去哈!黑影:嗯!接着倒下,伸手到处哈被子盖。我:衣服放外面嗯?黑影:哎呀!没事的!然后秒睡,接着就是呼噜雨一般的深度睡眠……
意志力支撑我起床把那一堆经历了三场快乐的衣服踢到过道上,饭菜夹杂烟味酒味发酵后的味道我着实难以忍受。
我躺在床上睡意全无,耳边仍回荡着黑影哇哇作吐的声音,曾经的黑影号称喝啤酒是强项,可以一直喝醉不会吐只会醉的人。此人今天从18点不到出门吃酒,19点07发来信息问十月星没有?接着视频通话称遇到故友,在户外宵夜棚聚哈。20点35来电说和一个朋友去酒吧坐哈……寒天冻地的出门,历经6小时有序的进烟、进酒、进食,回来吐的翻江倒海一场空,这就是他的快乐,我不需要懂,接纳即可。
今天喝酒过程,我看到了彼此几个进步:
1、达成有效沟通。陆先生去向都分段及时告诉我,我没有甩脸的色难,语气平和,没有以往的盲目担心和不安,能平静带娃自然入睡。
2、安全出门,平安归家。陆先生用意志力在控制自己少喝点,因为还能自己安全回家。
3、意识清醒。回家后,没有吵醒十月,我醒了是我瞌睡轻。没有进门就张牙舞爪贴着过道墙壁,大声吆喝要睡觉。
4、能照顾好自己。还能找到指定点呕吐、冲水、关门关灯,给自己倒一杯半夜救命水。喝酒人半夜口渴找水的感觉,我懂!如同拖着半条命的身体在沙漠里寻找一杯鲜榨果汁。关键是还能更衣上床睡觉,没有倒头睡到沙发,免去我起来盖被子甚至更多的程序。
关于陆先生喝酒,我总是第一时间反感至极,怒火中烧!!!我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如此反感他喝酒?过往种种不良体验浮现在我脑海里。
原因一:来自于我感觉上的伤害。我自身安全感不足,总是以“我担心你喝多/我是为了你好/别人我懒得管”等名义控制他寸步不离我,求而不得的痛苦,我全归咎于“喝酒”事件。
原因二:来自于陆先生喝酒后真真实实地给他人造成伤害,比如情绪失控时的咆哮,甚至歇斯底里时,我和十月被迫买单,比如与他人发生不愉快时,作为另一半的我是个社会人,我真的有点承受不住舆论的压力。
原因三:酒后不归会担心安危,酒后回家我不能休息,熬夜伺候他吐、伺候他睡、弄蜂蜜水,还得监听他有没有呼吸等,简直是一个特级护理工作!最关键的是,次日要瘫睡一整天,水米不进、四肢无力,只能躺着耍手机。这在一个对孩子有培育目标的家庭中,给孩子呈现的是什么样的状态?这算哪门子示范?晚上十月多次问爸爸去哪了?我说去吃酒了。临睡前,十月又问:爸爸去哪个酒店了?我:爸爸是去酒吧了。十月:酒吧在哪里?是在那个H姐家嘟嘟里那里。我就知道!我赶紧夸她记性好,反应快!(昨天路过时,她好奇问我凉都里的店面是啥,我告诉她是酒吧)
其实以上种种,后来我细细思量,是否都无解?答案是:一定有解。
而且这个解的关键点,就是我!只要我改变了,世界就变了!因为谁有情绪谁负责,谁痛苦谁改变,在“喝酒”事件中,我的确很痛苦,刺激与反应直接共生到我都惊讶。那么如何解?
针对原因一,自身安全感不足导致控制对方。我被团长的两句话治愈,一句是: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另一句是:他就是那~样~的~人!是的,接纳吧!一切不满意都来自于我对自己不认可的投射,一切他做得不够好都来自于我自己设想的期待。 一个人精力总量就是那么多,专注在哪里,哪里就会有反馈,那么我可以合理有效地分散我的精力,比如:
持续学习成长。养成日常看书、学习、写作、混社群、带娃、做家务等等丰富多彩的习惯,在折腾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想做的事,寻觅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行,在践行中相互碰撞,最终遇到未知的自己,找到我是谁的答案,给自己四处飘荡的灵魂找个安身之所,与自己同行,和谐相处!
有效地及时反馈。还可以根据《非暴力沟通》的方法,事后跟对方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明确告知希望对方怎么做?比如:昨天晚上你喝酒到三点钟回家,我下楼接的你。晚上照顾你睡觉、监听你有没有呼吸声,我没有休息好现在很疲惫,当时非常担心!我希望你以后喝酒可以保持清醒,安全大家,能独立自理去睡觉。
练习好好说话。平时做一些可以联系,尽量拉开刺激与反应的距离,防止“踢猫效应”产生,情绪来了,如果不能合理管理,一定要按下暂停键,然后再做一致性表达。一个人无论做了多么伟大的事,付出多少努力和艰辛,都受不住那句“恶语”,好好说话是一个吸引力法则,当我开始好好说话了,身边人便开始善待我!
针对原因二,真实事件存在时怎么办?陆先生酒后回家,多数情绪失控,是因为我失控在先,因为自己心理预设没达到,所以语言上咄咄逼人,不依不饶的偏执,不断语言勾引他暴怒。曾经我在他酒后不停地叨叨叨、质问和责备,引爆他在上电梯时一脚踹烂了楼道的玻璃门,半夜三点,我相信旁边的大娘应该吓得不轻,因为第二天我看到她用透明胶布把那扇门精心包裹,她说怕进出的人受伤。后来我帮助陆先生回忆了他踢门的事,他自己修复了那扇门,但是我心里清楚那扇门是为什么碎的。所以,如何与一个酒后之人共处,秘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关于酒后不可控事件发生怎么办?预防>治疗,平时思想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我们国家为什么在疫情期间如此神速、有组织、有纪律的开战抗疫行动并确定成功?就是平时思想教育工作做的到位,危难时刻体现出民族的潜意识里是一切跟党走,我爱祖国爱奉献的精神!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国文化一脉相承。一个家庭里同样包含了有底线、讲奉献、尊重平等、大爱包容等品质的,但是多数人是不知道这些品质的存在,这就需要引领者帮助家庭成员理清思路,建设家庭文化,因地制宜的宣传工作要持续开展。这里又绕后了好好说话的点,引领者需要足够的“心理资本”和智慧,才能让家庭成员的情绪流动起来,形成正向循环,殊途同归,还得多阅读和自我成长!
针对原因三,各种担心怎么办?世间事莫过于三件事,老天的事,我受着!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他人的事关我何事?喝酒在这里归于“他人的事”,既然与我何干?我为什么还要做无畏的心理假设?痛苦还没来,我的心理假设先来碾压一波,等到醉汉回来碰上玻璃心,世界大战不可不战,不战非君子的决心如金刚一般。天天吵架的人家户,深层次去观察,都是在潜意识里给自己心理假设成“我是受害者”,一旦定位了是受害者身份,负面影响、抱怨随之接种而来,好比癌症前那不起眼的、密密麻麻炎症们。
从共情的角度来讲,喝酒的人未必真正要喝酒,“我要喝”和“要我喝”是需要被区别对待的。“我要喝”的人或是为了家庭,或是为了事业或是为了面子不得不喝。“要我喝”的人或是为了解忧愁或是为了友谊(且不论真伪)或是惯性操作。总之,身体是自己的,体验也是自己的,谁喝谁快乐也好,谁喝谁痛苦也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衷,当时的决定都是基于平时的自我信念建设。稳得住的人是一直在坚定信念的代表,人云亦云,你哥我弟你不喝我要气,你喝多了我不服气的人是独立人格不完善,仍在还在摸索的路上的代表。有的人喝着喝着就长大了,有的人喝着喝着就更懵了,有的人直接喝着喝着就喝没了……作为一根绳上的蚂蚱,与其生气,不如相信一切终是命,因为自己选择了那样的人,就要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也要相信,相信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