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吵架,一个说三八二十三,一个说三八二十四,争执不下,最后闹到县官那里,县官把说三八二十四的那个人打了三十大板,那人不服气,县官说:“你能和三八二十三的人吵半天,不打你打谁?” 那人无语。
知识有对错,答案就在那儿。但实在是有时候还有比答案更重要的,所以不必太较真。
有一次,外出旅游,途中一位长者很健谈,知识也很丰富。他谈到“吃醋”的来历,说是唐太宗让魏征老婆吃醋,有人说应该是房玄龄,他坚持说是魏征,两人最后各执己见(那时还没有百度),剩下的旅途很不愉快。
还有一次,本来是朋友求人办事,那位领导没咋上过学,三杯酒下肚,说自己连二十四个英语字母都不知道,一会儿又用了“此银无地三百两”,朋友终于忍不住,给人纠正了,结果不欢而散,事情也没办成。
即便你有把三个八摆在一起证明二十四的本领,也不必要处处较真,毕竟那不是考场。听到错误的东西,就像看到食物里有只苍蝇,都会难受,能忍住就是修养。因为你不是所有人的老师,没有意义。
由此想到,人生当中,哪有什么标准答案?你历尽坎坷求之不得的,而别人可能不求甚解已在手,人生处处是考场,但评判的考官未知,他的评判标准也不唯一。
心清如水。只是坚守自己的内心,不惹尘埃,不必处处苛求标准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