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在1000多人参加的大学物理线上期末考试中,有近200人的答卷雷同。这一考试作弊事件迅速轰动了全国,引发热烈讨论。
北理工大学物理作弊事件说明了什么?
第一,教师的理念有问题。
《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中写道:“混账教授,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可见,考试是不受待见的东西。那么,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区分而已。不像高考、公务员考试,具有选拔性质。所以不一定非要考试,也不一定非要闭卷考试。同理,也不一定非要区分主观题和客观题。考试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要复杂化。
第二,名目繁多的教改项目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线上考试,最难以避免的是考试作弊。毕竟线上考试具备作弊的一般条件。
如何建立一个不怕抄袭、不怕作弊的线上考试系统?这本来应是众多的名目繁杂的教学改革项目应当解决的问题。可惜,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无人问津。
第三,学校领导眼光短浅,重科研轻教学。
今年疫情突然爆发,令很多高校和教师措手不及。因为缺少长远眼光,没有意识到线上教育的重要性,平时较少思考更无充分准备。
难道我们国家芯片做不出来,一套线上考试系统也做不出来吗?其实可能是没人做。一个教育教学项目一般万数块钱,立项、结题都很麻烦,大专家、大领导不屑做,普通教师做不来。
第四,教师自主权太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朱松纯2017年11月02日 他在《视觉求索》微信公众号上发表《浅谈人工智能:现状、任务、构架与统一》一文中讲了2010年图灵奖得主莱斯利·瓦里安特(Leslei Valiant)的故事。瓦里安特的课很难懂,作业也很难做,但是凡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都是A。
国内教师的自主权要小得多。国内高校开课,教学大纲、考核大纲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另外,不管愿意不愿意,所开的课程都必须参加学生教学评估。
第五,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想的太少。
近日看到一本大学物理教材,五个主编,三个副主编,十几个参编人。这让我联想到类似的一个现象。以前看过一些文章,三个第一作者,或者三个通讯作者。外国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一些杂志规定通讯作者只能有一位。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因为考核、晋级、评奖时只认主编和副主编,或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乃高校学术腐败之一景。
是不是主编多了,书的质量就提高了?未必。以上述大学物理为例,有一处错误,是在光学部分。双缝干涉条件,一般书奇数都写成2k-1,这样k=1时为一级暗纹。但此书奇数都写成2k+1,这样如果不较真的话k=0时为一级暗纹,也行,规定k=0时为一级暗纹即可。但此书第三版2k+1,k=1开始,这样就没有一级暗纹了,实在不合理。这样的问题出在第一版尚有情可原,出在第三版则不可思议了。
首先,授课教师没遇到这个问题?没想过这个问题?若如此,则误人子弟了。学生们呢?也没有人反映这个问题?可能,笔者教书多年,学生还真没有人提问。
连教科书上的一个失误都多年未改,我们的教授都在干什么?都在争主编、副主编、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学生都在争绩点,争排名。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地想过教学呢?
第六,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2015年05月18日新华网报道,清华大学将用ABCD等级制取代传统百分制。
在世界范围内,除剑桥、牛津外,国际知名大学普遍采用等级制。时任清华大学副教务长的郑力说“采用等级制本身意味着,学校鼓励学生弱化对学分绩的追求,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放回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
教育教学改革从考试改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