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收拾书架,翻出了大学时期的笔记本,里面记载了很多有意思的生物学常识,与大家分享。
01 男性比女性更能忍受疼痛?
相信有很多女性都曾被贴上娇气的标签,一点小痛小痒的就受不了,因此和男朋友(老公)之间产生了很多误会。
有好多人不知道,男性比女性更能接受疼痛是天生的。
首先,解释一个名词:痛阈值
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称为阈,其数值称为阈值。
痛阈值是疼痛刺激引起应激组织反应的最低值,为临界值的意思。也就是刺激生物体时,虽然对小刺激不反应,但当超过某限度时就会激烈反应的这种界限值。
痛阈值是机体对外力刺激最大的承受能力,痛阈值越高,承受疼痛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科学研究表明,男性的痛阈值普遍高于女性,所以他们本身对疼痛就不够敏感,所以,并不是所谓的男生坚强,女性娇气。
但请注意,痛阈值高并不是什么好事,痛阈值高,男性就会忽略一些小伤小痛,所以,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疼痛难忍的时候,往往就出事了,所以好多男性癌症患者发病的时候都到了癌症晚期。
知道痛阈值的知识后,女性不会再被误会娇气,男性在出现疼痛时,也不轻易忽视,这就避免了无谓的误会和无法挽回的错误,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02 为什么越是破罐子越容易破摔
首先,解释一个名词: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其实,人类也是如此,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一个不好的状态中,例如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总是不能成功时,时间长了,他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最终放弃这件事。如果生活或工作中这样的事多起来,他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所以很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破罐子破摔。
然而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的不行"。而是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障碍,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所以要想让自己远离绝望,我们必须学会客观理性地为我们的成功和失败找到正确的原因。切忌任凭消极情绪扩散,毒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03 睡眠的科学理论
国人大都迷信,梦里梦到一些东西都回去解一解,看看最近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有的人甚至因梦缠身,每天做梦让自己很累,白天就会精神不振,工作难以专心。
其实,人类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睡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逐渐变慢并伴随着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逐渐变慢。
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离,脑电活动类似慢波睡眠的入睡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全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异相睡眠又常称为快速眼动睡眠。这种类型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为密切。
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梦,可以清晰的讲述梦中的所有情景,而如果在慢波睡眠中唤醒后80%的人就不记得自己的梦境,就会觉得自己没有做梦。
其实,人的每夜睡眠大约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4-6个周期所组成,平均每个周期历时80-90分钟,包括20-30分钟异相睡眠和约60分钟的慢波睡眠。
成人入睡后,必须先经过慢波睡眠1-4期和4-2期的顺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从上半夜到下半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长。所以有一种说法是每个人每天都在做梦,只是你醒来时所处的睡眠阶段不一样,所以有时记得自己的梦,有时不记得,但这都无法改变每天都做梦的事实。
当我们知道这些后,也就不要因为夜里的梦而影响自己白天的行为了,毕竟,这是一个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坦然接受就好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好多现象都可以找到科学依据,找到科学说法更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面对现实。可以让我们不再那么纠结于一些事,提高我们的幸福指数。以后我还会和大家多多分享,希望这样的文章可以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