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我的核心
心智所有活动的最核心包括:思想、情绪和反应模式。小我是心智制造的自我。
在大多数的情形中,当你说“我”的时候,其实就是小我在说话,它包含了思想和情绪,还有一堆你认同为“我和我的故事”的回忆,还有你不自知而新惯性扮演的角色以及一些集体的认同,像国籍、宗教、种族、社会阶层、政治立场等。它还包括了个人的认同,不仅是认同于个人拥有的东西,还包括个人意见、外表、长久以来的怨恨,或是关于你自己比别人好或是不如别人,还有自己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概念。
小我的内容因人而异,但是在每个小我中运作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是靠认同和分离为生。
小我是由思想和情绪组成的,而思想和情绪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每一个小我都在不断地为生存而挣扎,试图保护和扩大自己。为了要维护“我——思想”,它需要一个相对的思想——他人。概念上的“我”,如果没有概念上的“他人”的话,就无法存活。当我视这些“他人”为敌人时,他们是最与我分离的。在这个无意识小我模式天平的一端,是小我强迫性地责怪、埋怨别人的习惯。当批评或责怪他人的时候,“我”有优越感,也比较强大。
小我的内容可以改变,但是让小我存活下来的心智结构却永远不会变。
抱怨与怨恨(resentment)
抱怨是小我最喜欢用来壮大自己的伎俩之一。每个抱怨都是心智制造的小故事,让你对它深信不疑。无论你是大声地抱怨,还是在脑海中抱怨都一样。有些找不到太多对象可以认同的小我,只凭着抱怨便可以轻易地生存。当你被这种小我牢靠掌控的时候,抱怨,尤其是对他人的抱怨,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当然,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习惯,也就是说,你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他人贴上负面的心理标签,无论是背后还是当着他们的面或是光在心里为他们贴上标签,都是抱怨行为模式的一部分。骂人就是这种贴标签和小我寻求理直气壮、凌驾他人的行为当中,最为粗俗的一种。这个无意识行为尺度的下一个层次,就是叫嚣、痛骂,紧接着就是暴力行为了。
怨恨是伴随着抱怨和贴标签而来的情绪,它会为小我增加更多能量。怨恨就是感到苦恼、愤慨、委屈或是受侵犯。你会因为他人的贪婪、不诚实、不正直、现在的作为、以前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未能达成的事、应该做或不应该做的事,而心怀怨恨。小我最爱这一套了。你不但没有忽视他们的无意识,反而还把它们变成他们的身份认同。是谁在这么做呢?就是你内在的无意识,也就是小我。
有时候,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错误”根本不存在。它完全是个误解,是受到了约束的心智为了树敌,为了显示自己是对的或是较为优越的,而投射出来的。有时候,这种他人的错误可能确有其事,但是你愈聚焦于它,又是甚至排除了所有其他的事物,就会愈加地扩大它。你对他人内在事物所产生的反应,会强化你自己内在同样地事物。
对他人内在的小我不予反硬是让你超越自身小我,同时化解人类集体小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你明白他人的行为是出自于小我,不是冲你而来时,你原先想要反应的那股冲劲就消失了。当你把人家的无意识(也就是小我)看成是针对你个人时,就会把对方视为敌人。
不予反应的另一种表达词汇是宽恕,宽恕就是去忽略,或是去看穿。当你看穿了小我,就能够直视到每个人都内在具有的本质——健全的心态。
小我喜欢抱怨、感觉怨恨,不仅是针对个人,也会针对处境。
小我的最大敌人:当下时刻,也就是说,生命本身。
有时候很明显,小我并不是真的想要有所改变,因为这样它才能继续抱怨个不停。
在背景当中,有觉知的存在;而在前台,则是那个声音,那个思考者。
从你察觉到小我的那一刻起,严格的说,它就不再是小我,而只是一个旧有的、被约束的心智模式。小我指的就是无觉知。觉知和小我无法共存。旧有的心智模式或习惯可能还是会在一段时间内存活并重现,因为它有几千年来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动能在背后撑腰,但是它每被辨认出来一次,就会被削弱一次。
情绪反应(reactivity)和怨气(grievances)
通常,怨恨是伴随着抱怨而来的情绪,但它有时也可能带来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例如怒气或是其他形式的苦恼。如此一来,抱怨的能量负荷就会愈来愈高,抱怨就会变成较为激烈的反应。这是小我用来强化它自己的另一种方法。很多人随时都在等待下一件让他们产生情绪反应、让他们感到苦恼或是烦恼的事,而通常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如愿以偿。他们对苦恼和愤怒上了瘾,就像有些人对用药上瘾一样。经由对周遭事物的激烈反应,他们坚定并且强化了自我感。
一股长存于心的怨恨称为怨气。它就是旧有思想和情绪的一个负累。心存怨气就是处于一种长久的“对抗”状态。集体怨气可以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心灵中长存数百年,并且助长永不止息的暴力循环。
怨气是一种与遥远的过去事物有关的强烈的负面情绪,那件过去的事物得意持续存在的原因,是因为人们的强迫性思考、不断地在脑海中重现事情的经过或者是大声地对人述说“某某人对我做了什么”,或是“某某人做了什么对不起我们的事”。怨气同时也会污染生命的其他领域。比方说,当你想到或感觉到怨气时,它的负面情绪能量就会扭曲你对某一件当下发生之事的看法,或是影响到你现在对某人说话和行为的方式。一股强烈的怨气足以污染你生命的绝大部分,而且让你在小我的掌控下动弹不得。
看生命中是否还有无法完全原谅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敌人”。如果是的话,请你在思想和情绪层面去觉察那股怨气,也就是说,去觉察那个让你怨气存活的思想,同时,去感受你的身体对这些思想的反应,也就是你的情绪。当你明白怨气只会加深虚拟的自我感、让小我继续存活,此外别无他用的时候,宽恕自会产生。
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
抱怨、挑毛病和过度反应都会加深小我赖以存活的界限感和分离感。这些态度也会借由另一种方式强化小我:给予小我以茁壮的优越感。即:当你抱怨时,你是在暗示你是对的,而你抱怨或反感的对象或情况是错的、不该发生的。
没有任何东西比“我是对的”更能强化小我。“我是对的”就是认同于一种心态——一个观点、一个意见、一个评断或一个故事。当然,为了让你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必须让他人变成错的。
“你是对的”将你放置在一个幻想的道德优越感上,优于那个正在被你批判和需要的人或是情况。小我渴望的就是这种优越感,而经由它,小我强大了自己。
与幻相抗衡
事实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不要将小我掺杂其中。
真理根本就不在意你或者是其他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我觉得每件事情都是冲着它来的。情绪因此而起,防卫性的心理,甚至攻击性都会出现。其实,小我在防卫那个自我的幻相,也许这么说更正确:这个幻相在防卫它自己。
小我常常把意见、观点与事实搞混。尤有甚者,它甚至分不清楚时间本身和它对事件的反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每个小我都是“选择性认识”和“歪曲理解”的大师。唯有经过觉知,而非思考,才能分辨事实和意见的不同。
真理:相对或是绝对的
思想最多只能指向真理,但它本身绝对不会是真理。佛教徒说:“指向月亮的手指不是月亮。”所有的宗教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们。你可以用他们来服侍小我,也可以用它们来为真理服务。
灵性觉醒就是指:从对形相的认同中解放。
其实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真理,其他真理都是从它衍生出来的。你能够找到那个真理时,你的行动将和它一致。你原本即是的那个本体,就是真理。如果你只在他出寻找,那你每次都会被误导。
律法、诫命、规条和制度只对那些和自我本质分离的人来说有其必要。它们可以防止小我的过度膨胀,但往往做不到。“做你爱的事,爱你做的事。”这是言语所能表达最接近真理的说法了。
小我是无关乎个人的(personal)
人类的小我在集体状态下——“我们”与“他们”的对行,比个人的小我——“我”,更加疯狂,不过两者背后的机制是一样的。
在这个地球上,“正常”就等于疯狂。
从他人身上,使你产生最强烈的反应,同时让你误以为那就是他人身份的特定小我模式,与你内在的小我模式可能是相同的,只是你无法或是无意从内在感受到它。当你对别人身上的特质感到厌恶而且反应激烈时,那些特质也都在你身上。但是,那只不过是小我的一种形式,就其本身而言,它是与个人无关的。它与那个人是谁无关,它也和你是谁无关。只有当你误人它就是你自己的时候,在你之内观察它这件事才会危害到你的自我感。
战争是一种心态
对抗无意识,会将你带入无意识的自我之中。无意识,也就是功能失调的小我行为,永远不会因为外来的攻击而消失。即使你打败了你的对手,无意识还是会转移到你身上,而你的对手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出现。无论你对抗什么,你的对抗都会使它更强大,而无论你抗拒的是什么,它都会持续。
当你被类似“战争”这种心态掌控时,你的认知能力不仅具有极端的歧视性,而且会被扭曲。换句话说,你只会看到你想看到的,然后以错误的方式阐释。
一旦你看出了小我的真貌,就不会轻易对它产生反应。没有人是错的,只是某个人内心的小我在作祟罢了。当你能够明白人们或多或少都在为这个相同的疾病所苦的时候,慈悲心就油然而生了。你就不会再去助长小我人际关系中的戏剧性事件。助长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去反应。小我是因反应而兴旺的。
你要平安还是戏剧事件
你要平安。没有人不要平安的。但是在你之内却有别的东西想要戏剧性事件,想要冲突。当有人对你多方责怪、不认同你、侵犯你的领域、质疑你做事的方法、对金钱上的争执。这个时候,你是否感受到那股涌向你的巨大力量——恐惧的力量,有时候是隐藏在愤怒或敌意之下的恐惧?你是否能够觉知到自己的声音变得严厉或尖锐,或是很大声或低八度的声音?你是否能够觉知到你的心智立刻冲上前去维护它的立场,自圆其说,攻击或是责怪?换句话说,你是否能够在那一刻的无意识中觉醒?你是否感受到自己内在的某处在交战,它觉得受到了威胁,而且想要不及一切代价地求生存,他需要这个戏剧性事件,以便证明它的身份——这个戏剧性演出中的胜利者角色。你是否感受到内在的某个部分,宁愿要公道而不要平安?
超越小我:你的真实身份
当小我在战争中时,你要明白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生存而抗争的幻相。那个幻相认为它就是你。
觉知是隐藏在当下时刻的力量。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临在。人类存在的目的,或者说你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把这股力量带到世界上来。
灵性的觉悟就是清楚地看到:我所感知的、经验的、想到的、感觉到的,最终都不是我,我无法在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当中寻找到我自己。
认知、经验、思想和感觉在意识之光中来来去去,而真正存留下来的只有意识之光。当我了解了自我的真相时,在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都是相对的重要而不是绝对的了。
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
无论小我显现出来的行为是什么,背后潜藏的驱动力始终都是:渴望出类拔萃、希望显得与众不同、享有掌握;渴望权力、受人关注、索求更多。当然,它同时也渴求分离感,也就是说,它需要对抗、需要敌人。
小我的目标时常受到挫折,而陷入“我想要”和“现实状况”两者的落差之中。掌握小我所有活动的情绪根源,就是恐惧:担心成为无名小卒的恐惧、担心销声匿迹的恐惧、害怕死亡的恐惧。所有小我的活动最终都是要消除这个恐惧感,但是,它最多只能以发展亲密关系,获取新的财物,或是赢得各种胜利,而暂时地遮盖恐惧。
人为什么会恐惧?因为小我是借由认同外在形相而升起的,它也深切地明白:所有的形相都是无常而且稍纵即逝的。因此,小我的四周一直被不安全感围绕着,即使它表面看来起是那么地信心十足。
一旦你了解并且接受所有的结构都是不稳定的,那么平安就会在你之内升起。
小我对优越感的需求
你可以在他人身上,更重要的是在你自己身上,观察到小我很多细微而且容易被忽略的表现形式。
很多人对八卦上瘾,就是因为:在传递八卦的时刻,在小我眼中,那一棵你和他人之间产生了施与受的不平衡状态:在短短的一刻,你知道的比别人多。不但如此,八卦通常带着对他人恶意的批评和判断,因此它也经由一个暗喻的道德优越感来强化小我——每当你对某人有负面评价的时候,就会产生这种优越感。
如果他人拥有较多、知道的较多,或能做得较多,小我就感觉备受威胁,因为和他人相较之下“较少”的感受,会缩减它虚拟的自我感。它甚至会试着用削减、批评、藐视其他人拥有的财产、知识或能力的价值来重新修复自己。同时,小我也许会采取不同的伎俩,如果对方在大众的眼中被视为是重要人物的话,与其和对方竞争,不如接由和他攀上关系来增强自己。
小我和名声
众所周知的“攀亲带故”现象(就是不经意地提到你认识某某人),是小我用来在他人和自己眼中获取优越身份感的策略,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与某位“重要人士”的牵连。在这个世界上,成名的害处就是你的本质会完全被一个集体的心里形象所掩盖。大部分碰到你的人,都想经由与你交往来强化他们的身份——也就是他们心理形象中的自己。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他们其实对你一点兴趣也没有,只是最终想借由你来增强他们虚构的自我感。他们相信经由你,他们可以成为更多。他们是在利用你成就自己,或者这样说:他们眼中的你,只是那个名人的心理形象,一个超现实的、集体概念上的身份。
对于名气荒谬的过度推崇,只是小我在这个世界上众多疯狂表现的一种。有些名人犯了同样的错误而与集体幻相产生认同,这个幻相也就是人们和媒体为这些名人创造的形象,而他们也真的开始觉得自命不凡、高人一等。结果,他们与自己以及他人的距离愈来愈远,愈来愈不快乐,愈来愈依赖持续不坠的知名度。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只有那些能够豢养膨胀他们自我形象的人们,因此,这些名人无法拥有真正知心的人际关系。
在真诚的关系中,应该有开放、警觉的注意力自然地流向对方,而在其中没有任何形式的需索。那种警觉的注意力就是临在。它是任何真诚关系的必要条件。
小我要不就是一直在索求什么,要不就是如果它认为从对方身上已经得不到什么了,就会处在一个很明显的冷漠状态:它根本不在乎你。因此,在小我关系中最主要的三个状态就是:需索,受挫的需索(愤怒、怨恨、责怪、抱怨)以及漠不关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