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界
《金瓶梅》:“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金瓶梅》:“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作者: 宇宙彩虹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17:10 被阅读0次

    作者:焕然伊心

            明太祖朱元璋,少时出家为僧,与佛法结缘。当他夺天下,定江山后,更是礼佛敬道,广结善缘,开有明一代尊佛崇道之风。

    《金瓶梅》中描写和尚、道士的文字极多,且全书也一直被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所笼罩。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

    在一片佛光普照中,我们且说说那个与佛法绝缘的女子,以及她的故事。

    51回写道:吴月娘——小说中敬佛最诚,礼佛最恭的善女人——邀集一干女眷,听两老尼宣讲《金刚经》。众人听得欢喜入神,独潘金莲最不耐烦,拉着李瓶儿想要落跑。吴月娘打发她们走后,对众人说:

    “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原不是听佛法的人。”确实如此。

        《金瓶梅》书中人物扎堆。潘金莲是所有人中,首位与佛法无缘之人。她藐视“术数”、“命定”,信奉过一天便快活一天,及时行乐的活法。说来,她对术数命定的态度,在那个时代并非常态,所以产生与他人异样之感,在所难免。

    吴神仙受荐给西门庆一家相命,诸人皆恭敬如仪,庄重虔诚,轮到潘金莲,她就不那么当回事儿了——

    “玉楼相毕,叫潘金莲过来。那潘金莲只顾嬉笑,不肯过来。月娘催之再三,方才出见。”(第29回)

    那么“神仙相毕,众妇女皆咬指以为神相”的“众妇女”中,想必是没有金莲的。

    展眼又是二年元宵,吴月娘、孟玉梅、李瓶儿三人送到府宣卷的大师父出门。正在大门里首站立,见一个卜龟儿卦儿的老婆子正从街上走来。三人各自请卜后,遇金莲和大姐从里头出来。月娘说,我们刚才送大师父出来,卜了一回龟儿卦。你早来一步,也教他与你卜卜儿。金莲摇头儿道:

    “我是不卜他。常言:算的着命,算不着行。想前日道士说我短命哩,怎的哩?说的人心里影影的。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第46回)

    这番话,向来被解读成潘金莲的人生信条。虽说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悲凉意味,但它却是那样大胆地、坦诚布公地宣称:我潘金莲不信这一套!

    就让你“算得着命”,也还有“算不着行”哩。“明日”会怎么样?“随他”去吧。这是何等决绝。至于那没说出口的潜台词,就很明了了——

    重要的是抓住今日,抓住现世,最大限度地满足欲求,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受这样的人生信条支配,潘金莲干起坏事来,也就愈发肆无忌惮、不择手段,渐渐地养成了她阴险狠毒的心性。

    佛以济世为本,慈悲为怀。潘金莲于此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她除了自己,谁也不爱;谁妨碍着她,她就要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吴月娘虽说中了金莲的表现,却并非她就能看透金莲的人生态度。她的“不听佛法”,与其说是对宗教的怀疑,不如说是对人生的否定。也因此,这个被五浊恶世扭曲了正常人性的女人,她会为了一己之私,毫无顾忌地报复、伤害她的一切“敌人”,甚至不惜祸及无辜。

    “借猫杀人”,就是最典型的活证。

    《金瓶梅》中,潘金莲身上背着三条人命。如果说,先前毒杀亲夫武大,是受王婆、西门庆唆使;后宋蕙莲被迫自缢,也非预谋在先;那么,官哥儿之死,绝对是金莲蓄谋以久的。而置官哥儿于死地的目的,仅只是为了争宠。

    她为了与李瓶儿争宠,竟把一个才满周岁的孩子——一个与世无争的鲜活小生命——当作牺牲品。心肠之狠,手段之毒,即便只是浮于纸上的文字,看着也不禁让人触目惊心。这也让一个在争风吃醋中,逐渐丧失人性的潘金莲,曝露人前。

    中国传统社会的子嗣观念,使李瓶儿母凭子贵。一夫多妻的西门府邸,原本妻妾们的相处,还算相安无虞。怎料很快地,李瓶儿便领先得子。说来,这个儿子,实在不是她的福气呵。

    起初,聪明伶俐、风流漂亮的潘金莲,与同样风流漂亮、温柔和顺的李瓶儿,在争宠的博弈中,一直势均力敌,各有进让,谁也不能占尽风光。

    但当西门庆才一得知李瓶儿怀有身孕,他的天平便开始倾斜了。待生下官哥儿后,西门庆更是只将心系于瓶儿一人,几乎鲜有再踏进其他女人房中的时候。

    六房妻妾,让西门庆得享齐人之福;吴月娘也以正妻身份,周旋内外,替西门庆维系着夫妻纲常的体面;然而却只有在李瓶儿处,西门庆才真实体会到了夫妻之爱和天伦之乐。这是西门庆得了官哥儿后,让潘金莲时常空房独守、帐冷衾寒的原因。

    此番偏袒,潘金莲又岂肯善罢甘休。只是她几次试探性地挑起矛盾、打击瓶儿,往往都自讨没趣。

    43回上半回<争宠爱金莲惹气>中,潘金莲趁官哥儿玩失了金元宝,乘机讽刺西门庆,说得西门庆急了,反将她一顿臭骂,还作势要打。这已是李瓶儿生子之后,西门庆第三次责骂金莲了。尽管被她巧言令色搪混过去,后还是讨了月娘的一阵臊,别提潘金莲有多恼羞成怒了。

    挑拨,并非长策。惟有“釜底抽薪”,才能扭转颓势。于是,一着“借猫杀人”的狠棋,应运而生。正如评家所言:行此阴谋之事,驯养此猫,必欲唬死其子,使李瓶儿宠衰,教西门庆复亲于己。就如昔日屠岸贾养神獒害赵盾丞相一般。我们且把“借猫杀人”一段,仔细看来——

    却说潘金莲房中养的一只白狮子猫儿,浑身纯白,只额儿上带龟背一道黑,名唤雪里送炭,又名雪狮子。又善会口衔汗巾子,拾扇儿。西门庆不在房中,妇人晚夕常抱他在被窝里睡,又不撒尿屎在衣服上,呼之即至,挥之即去,妇人常唤他是雪贼。每日不吃牛肝干鱼,只吃生肉,调养的十分肥壮,毛内可藏一鸡蛋。甚是爱惜他,终日在房里用红绢裹肉,令猫扑而挝食。这日也是合当有事,官哥儿心中不自在,连日吃刘婆子药,略觉好些。李瓶儿与他穿上红缎衫儿,安顿在外间炕上顽耍,迎春守着,奶子便在旁吃饭。不料这雪狮子正蹲在护炕上,看见官哥儿在炕上,穿着红衫儿一动动的顽耍,只当平日哄喂他肉食一般,猛然望下一跳,将官哥儿身上皆抓破了。只听那官哥儿“呱”的一声,倒咽了一口气,就不言语了,手脚俱风搐起来。慌的奶子丢下饭碗,搂抱在怀,只顾唾哕与他收惊。那猫还来赶着他要挝,被迎春打出外边去了。如意儿实承望孩子搐过一阵好了,谁想只顾常连,一阵不了一阵搐起来。忙使迎春后边请李瓶儿去(第59回)

    终因惊吓过度,自幼胆小的官哥儿,抽畜几天后,结束了短暂的一生。这何啻于戳在瓶儿心上的利刃,剜去了她最后的一点生气。李瓶儿因此终日恹恹,沉疴难愈,很快便病殁了。

    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潘金莲“借猫杀人”,都是罪不容诛的。《金瓶梅》作者在揭露人性的阴暗面时,从来都不遗余力。轻描淡写的文字里,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杀气。处心积虑的蓄谋,只为除去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孩子。我们不免为此女手段之狠辣,心机之深沉而感不寒而栗、毛孔生凉。较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之狠,百倍有余。

    如果一个人,没有信仰,泯灭人性,还有什么坏事,是干不出来的呢?

    或许,一个能“听那佛法”、笃信因果的潘金莲,会好一些吧。

    读者憎恨这样的潘金莲,当然有充分的理由。“若潘金莲者,则可杀而不可留者也。”

    但,止于“罪潘”,就够了吗?

    潘金莲绝非那个时代的罪恶渊薮。恰恰是那个污浊社会,你争我夺的环境,才造就成这样一个潘金莲!回想当初,那个还没遭张大户强暴、十八岁的美貌少女潘金莲,作者是多么赞美她呵,以至于被迫收房中,还不禁啧啧叹息其美玉的本质——

    美玉无瑕,一朝损坏。

    珍珠何日,再得完全?(第1回)

    是啊!当初那个可怜的潘金莲,也是值人为之叹息的。

    人有强弱之别,强者改造环境,弱者被环境改造。潘金莲,无疑是那个时代下的弱者。嗟乎!那个生于浊世的潘金莲,一旦被强者所改造,又“不听佛法”,她最终会变成的样儿,恐怕连最初的自己都唾弃,不肯相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宣:“既然人的性格是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第167页.)

    此言大善。

    《金瓶梅》:“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瓶梅》:“原不是那听佛法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d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