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

作者: 静观风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19:09 被阅读0次

    三天前,接朋友的电话,Julie走了,从高楼上走的。

    微信里上月给她生日的祝福似乎还有余温,而今天已是身心冰凉。人到中年,身边人的故去已不再是罕事,有至亲至爱,有故人老友,对于生死已有一种事后的淡然。知天命,或许这也是其中一份吧。然而,她的离开却压抑得我至今心境阴霾。从来没有如此体会到生命从鲜活到亡去的忧伤,从来没有这般试图对辞生向死的思量。

    身边的第一次辞世发生在七岁时。有一天,妈急促地敲响了教室门,匆匆和老师说了两句后就领着我上了自行车。九十四岁的老外公,也就是外公的父亲,在老家走完了漫长人生;而懵懂无知的我还不能体会个中感触,很没良心地只是想少了一份糖果点心的快乐,好像居然没有流泪。年少时长,映像早已模糊,只记得墓地没有挖坑,棺木草草地放在低洼的地上,堆上泥土,平地就多了个坟头,盖住了当年一丝寥寥的离情。那是四十多年前,一个大家还在为温饱抗争的年代,或许那时候人们对生死比现在淡然得多,毕竟那些人经历过六零年代的饿殍遍野。人们很漠然,也许是对寿终正寝自然地淡然,而儿时我们的漠然肯定是源于对人生的未知。

    那年寒假回家,外婆冷冰冰的遗像第一次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失亲的悲伤,什么叫泪如雨下,什么叫腿软瘫倒。自打出生就陪伴照看我十八年的外婆是个倔强的老太太,听妈说我暑假结束离家时,她老人家在阳台上站了两个小时,一直以泪洗面;虽然身体表现并无异样,但她的腹部已经开始发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而没有告诉任何人。她一直撑到我放假前十来天,身体已经枯瘦到亲人都不知如何照顾,而嘴里还喃喃着我的名字。弥留中唯一没见到的,却是最想见的这照看最久的外孙。三十多年啦,每次想起老人家孤独站在阳台倚着残烛之躯,满眼含泪向远去的孙儿默默道别的情景,依旧是视线模糊泪盈眼眶。

    母亲的离去,是我唯一陪伴过的送别。那么快,那么让我不知所措。弟还记得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却没有那么幸运,记得的只是我的安慰和呼唤她眼神和心伤。虽是陪伴一路,弥留之际满身的插管却没法让她交流,抱着她时,我能感觉到她眼中的无助、急切、伤心和那久久的不舍。去太平间小巷推车撕心裂肺的颠簸声,关上冷柜门一瞬隔绝生死的心颤,竟然成了和她诀别最后的声音回忆。后来每次去看望她,唯愿墓前的低语能在另一个世界有一点点回响,一丝风一片叶都会带来莫名的欣慰和幽幽感伤。如今,母亲的离去仍恍如昨日,生和死宛如隔夜的明暗从此变得如此真实。更愿意相信好莱坞电影《》里“忘却才是真正的逝去”,低语,香烛,焚烟,或是一段凝视,希望都能成为逝者在另一世界延续的动力,当然,希望他们能在那边无束地快乐着,安详地看着这边的我们演着人生游戏,静心地等待着某日的重逢。记得那时一同学安慰我的话“有妈在那边,将来我们不用怕”。

    听到Julie的离去和方式,好像顿时模糊了心里生与死的界线。伤悲的潮汐退去的那一瞬突然恍惚地生出一丝羡慕,“自己能选择逝去的时间和方式,是一种人生的圆满”。算是告慰亡灵,也算是安抚自己吧。曾经跟人聊起,人生最可怕的是知道自己何时死,现在看来要加个条件:“除非是自己的选择”。朋友评论说既然死都不怕,怎么会怕生。我想反驳,却又犹豫,她是以死来解脱,死比生快乐。书架里有一个高中毕业前的小本,上面乱七八糟记着那时一些东西,其中有一段摘抄自不知哪段文章的文字,“…死是对生的一种接纳…”,那时经历过什么才录下这段话,三十多年逝去,已经记不起啦……

    愈经历,愈理解,愈靠近,愈接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逝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eh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