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蜜糖,彼之砒霜;我之砒霜,汝之蜜糖。很多事情你不能主动给予,只适合敝帚自珍。那些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好甚至会厌恶至极,而那些你难以接受甚至下咽的东西有可能是别人的家常便饭。那是你有问题或者他们有问题或者这个世界有问题么?都不是,这才是世界的常态,世界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很多事情也没有标准答案,这世界并不是只有唯一答案的考试。
那么了解了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呢?一、我们会了解到这个世界是如此多远,你平时喜欢吃的鸡爪子猪蹄可能让有的国家的人觉得恶心恐怖,而非洲国家的部落群众用蚊子做蚊饼吃你却也让你密集物恐惧症发作,再知道这些之后不是第一时间被自己的下意识感觉淹没,不会狭隘,我们见证了多元化的世界,知道了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二、所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我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法亲身尝试,但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有这些阅历和见识,见识过了有了直观的感受理解了就获得了更多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入口,让我们从更多的层面去理解世界,理解其他人。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很多时候你的好为人师的心态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内心中你会觉得对方的掌握的执行的东西不行,不如你知道的多不如你掌握的好,仿佛这世界上只有你喜欢的东西才伟大光明正确,而当我们知道这件事后就会知道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后,我们就会放下傲慢学会谦卑和尊重。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呢?一、人类意识的复杂性导致我们通过的语言沟通效率低下,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认同,让我们在进行对外的自我表达时,将那些我们认同的东西当做了自我意识的延伸,而当这些已经进行了转码的信息再次被另一个操作系统的意识接受解码后就会造成偏差乃至缺失,因而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就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二、每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这巨大的个体差异。作为一个大的群体时人类往往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当视角缩小到个体时,差异性就不会被平均值磨灭。每个人的身体和思想都有不同。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同的身体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思想主导不一样的行为,巨大的个体差异必然造成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三、不同的际遇造就不同的三观。每个人成长生活的环境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经历的人和事都有所差别,这些不一样的际遇在不同的主观意识加工下就变成了不一样的三观。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共同协作会形成一些共守的基本准则,但除此之外在不干涉他人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因此我三观里的蜜糖未必就是你三观里的蜜糖。
那知道了这个观念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一、要培养同理心。抛开大的时代背景和个人修养的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它的否命题己所欲施于人都不算完全准确或者说正确。因为这两句话都是在以己度人,不是说以己度人不对,而是说以己度人太容易导致决策失误。所以我们才需要同理心。有了同理心我们就会从别人的切身体会出发,从他们的视角去看,这样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感受,才能得出和他们自己感受相近的结论。
第二、不把主观意志强加给他人,不主动给予。如果你所拥有的东西对人来说不是必需品,不是别人没有就会危及生命的东西,那我们就不要主动给予。否则就像包办婚姻一样,我们的标准就是他人的意愿,如果对方主动提出需要我们再提供。这不是吝啬也不是懒惰。因为主动和被动对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同时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保护。
第三、对已经给予出去的或者需要再一定时间段内持续给予的事物我们也不要放任不管,而要负责任监管,确认对方是否还需要,如果对方已经萌生退意却碍于情面不好给你的一腔热忱泼一盆冷水,你要自己意识到这点,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变成对方的负担。
所以无论是蜜糖还是砒霜,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我们不仅要从自身感受出发也要学会从对方角度考虑,这样才能更加客观,也才会更加理解他人和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