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句老话说“养儿能防老”,在过去有种旧的传统观念,那就是一定要生个儿子,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古时候的人觉得,只有儿子才能延续香火,同时可以老有所依,因为“养儿能防老”。
养儿能防老,这是老一辈人的旧思想、旧传统,时代与日俱新,养儿防老不再成为生儿育女的一种目的,但是孝敬父母,仍然是一种传统美德,子女赡养父母自然也依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1857/90f41d303cbd02c4.jpg)
只不过,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了晚年以后发现,子女有时候也不一定靠得住,甚至有的年轻人会把老人视为自己的累赘,父母老了以后才发现养儿防老反倒变成了老无所依的艰难处境。
养而不能防老,固然是子女的不孝,但有的时候,也可能和老人自身的原因有关。有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说有个七八十岁的老父亲被三个子女抛弃,谁都不愿意负责赡养,面对镜头时,老人的子女纷纷指责这个父亲为老不尊实在难以伺候,甚至有个儿子还说出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样的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1857/efa75e2577618a84.jpg)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出自孔子《论语》里面的一个典故。孔子有个发小,叫原壤,从小一起长大,老了以后,孔子就去看望原壤。
大家知道,孔子当时已经是很有威望备受尊崇的一个大学者,一般人知道孔子要来,肯定会非常隆重地接待他,但是原壤不这样,他穿得邋里邋遢往大门口一坐,然后把两条腿叉开,若无其事地等着孔子。
孔子看到原壤这副粗俗无理的模样,顺手就拿起手中的拐杖拨了拨原壤伸出来的双腿,并且数落他说:你这个家伙,小时候就不讲文明不懂礼貌,活到一把年纪还是这个鬼样子赖着不死,真是个可恶的老贼。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1857/ffe4f811890a585c.jpg)
那么这个故事,在论语的原文是: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孔子和原壤的关系很好,所以一见面他就用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方式数落原壤,他知道原壤从小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也不指望他能像自己一样遵守礼仪,但是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从此广为流传,经常被当作一句谩骂老人的话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1857/35ac8645285d9b43.jpg)
孔子为什么要开玩笑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呢?贼,就是小偷,老而不死的人,偷的是光阴和寿命,老而无用,对国家和社会以及自己的家庭,不但没有任何的贡献,还给后辈做了不好的榜样,所以老而不死就等于是个“贼”。
电视节目里那个不被子女尊重赡养的老人,就是因为品行不端为老不尊、导致老无所依,想要获得子女的尊重和孝敬,其实只需要做好两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3651857/f95d9c5438752fdf.jpg)
第一是做一个对家庭有贡献的人,当然这个贡献不是指老人家还要不停地劳动付出,而是指年轻的时候就应该有这样的付出和努力,电视上那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长期以来就是对家庭和子女不管不顾,没有尽到过半点父亲的责任和义务;
那么第二点,就是要给后辈做好榜样,言行举止,要有长辈的模样,不要像原壤那样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令人讨厌。一个于国于家都有贡献的人,一个备受尊重可以被当成榜样的人,我想是不会有子女不孝敬他的,即便有,这样的老人,也可以完全不需要依靠子女就能安享晚年,仅凭自己的德行和年轻时积下的善德,老了同样也能过得有尊严、活得幸福,你觉得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