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哦哦,重翻了了,这类小书的感觉。前两年翻《断舍离》,流水翻过,就剩一个字“扔”,“断舍离”算一种营销包装用语吧。
200来页的小书,开始的部分也比较水,很好翻,到80来页有些内容,折角标记了
不过结构挺清晰的,第一章说本书五部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和活用。
因是冲着副题的读书笔记来的,所以看着前两部分选和购满是汤汤水水。大致说,准备个小记事本或备忘贴,随时记住感兴趣的题目,以便去书店找感兴趣的书籍。强调最好去实体书店,因为不那么宅,走一趟,翻一翻,有个感性认识,就能确认买不买,避免网购的冲动浪费。---这个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确实算金玉良言, 但,难在实施。当然,屯书成癖的解决方案还有制定规则,譬如一次购书不超过5本,或每月最多买3本,或不买超过300页的书,或看完一本才能再买一本(有朋友这么定的),或加速书籍消化流程、几次翻检还催眠的书尽早处理掉
作购书清单,这个去年做了个表,算读买清单,可以定时整理回顾下。
第三章P71开始说阅读和笔记。
一个是要养成几十年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除了空泛的勤奋之外,不以善小而不为。简单的感想和赞叹也可以写下,碎片时间随时拿便利贴或小本记下在读或读完的想法。
一个是有效率有所得的读书,还要带上目的性,是边读边回味咀嚼哪些内容值得一记。
一个是面对自己,速读、泛读、跳读、细读和寻读由着性子和兴趣来,表客观,要主观共鸣,可以是摘抄+感想的形式。
可以试试三重标记法,即折上边角、折下边角和划线。对应通读发现亮点、重读反刍和三读加深记忆。呃,我觉得三次难,可以先试着两步走
三枚书签记录法,阶段同上,只是换成了花花绿绿那种小贴纸一样的书签。
划线可以用直线、波浪线和圈字来代表不同的意义。
葱鲔(wěi)火锅式读书笔记。看着绕口,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摘抄+感想结合的读书笔记。强调感想、思索要当下、主观原创,有啥写啥。
读书是原创思考的源泉,因为作笔记的过程就是重新梳理组织知识点,角度转变或语境拓展就可能是新的原创认知。
除了摘抄感兴趣的段落句子,也可以复印片段贴在笔记里。这算剪报式的读书笔记。
留下读书笔记可以减少藏书量。《书斋曼荼罗》里有人把书铺在地板上,踩着书籍生活。
P123,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语言的组织就是一种思维训练,写读书笔记也是整理材料,将知识重组成自己的。
P130,"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P145,创意源自既有信息重组。——詹姆斯·韦伯·扬《创意的生成》
P154,作者写笔记比较勤力,一年一两本的节奏,作了个电子表索引,方便查找。
第五章介绍充实读书体验的19个技巧,难得凑这么多,有些是读者多读几本自然能摸索出来的,有些是网络时代前的一些阅读好习惯,有些是重复前面说过的。
譬如少用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可以用离线百科的电子辞典,搞些杂志书报订阅,多跑跑书店,同一个主题的书籍由浅入深多试几个版本,读完的书收纳或处理掉,枕边留名著,三本书交替着阅读,撕封皮和厚点的杂志,试试有声书,用书架作粗简分类等。
最后附了26款文具,带着图,呃...不同的笔,美工刀胶带座椅,又重提了一字板(单格)书架。
没啥了,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