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
与妻书(二)—报兴趣班的三个原则

与妻书(二)—报兴趣班的三个原则

作者: 石不时放松一下 | 来源:发表于2016-09-26 21:18 被阅读478次

    最近经常收到你发的微信,说小区里的某个妈妈,公司里某个同事又给孩子报了某个兴趣班,然后孩子怎么画画画得好了,会了那个乐器了……,我很理解你的焦虑,我也很希望我们的小怪兽也能在别人面前表现他的特长,那种幸福感是为人父母无法拒绝的。但我对报兴趣班一直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我们就这个问题有过几次讨论,但一直没有讲明白,分析透。

    再次表明我的观点,我不是要追求所谓的快乐教育,反对上兴趣班。像做其他重要的事一样,我们要清楚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遵循哪些原则

    怎样确保这些原则的执行

    那回过头说上兴趣班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好像有点宽泛,而且周围那么多父母都会给你很多建议。

    那我先说上兴趣班的目的不是什么---它不是“有用”和

    “好处”,这个回答可能很让人惊讶,

    我来解释一下。“有用”和“好处”往往是我们做事的目的,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做过的很多“有用”和有“好处”的事结果都是事与愿违的,我以前认为考一个MBA学位是有用的,这种学习至少是有“好处”的,但结果呢?花了学费,另外花了更宝贵的时间,却并没有带来收入的增加,我们公司受到经济下滑的影响基本停止了升职,而且现在一个MBA学历真的不值钱了,而且就获得知识来讲,我们公司的培训其实比学校里教的更先进和接底气,

    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其实多数时候这些所谓的“好处”“有用”是随大流的结果,那结果就是你不稀缺了,不值钱了。

    另外你可能觉得那是我没有选择对“好处“,如果上一个更好学校的MBA就会不一样。但其实结果是一样的,不说当时我们有没有经济和时间条件去上一个名校的MBA—我们公司看得上的MBA基本都要脱产去读,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上名校MBA就能当高管吗?是不是还要看你的业绩,能力甚至关系和背景,如果真的可以那样,我们就去报个总统班或者富翁班…..所以要抛弃学钢琴就能成钢琴家的想法,甚至更大的概率是学完以后连当钢琴教师的可能性都不大,甚至学了两年就放弃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目标不同,”有用“和“好处的”内容也会不同。

    比如,如果为了上国内好的小学,中学,那就要学奥数;但如果为了上国外好的学校,那就要学高尔夫,击剑,如果不想应试,就是想让小怪兽多学些才艺,那就是钢琴,跳舞等等。你会发现如果我们以这些“好处”和“有用”为目的,会让我们迷茫,什么都想去学,然后拼命挤时间,最后肯定都学不好,更糟糕的是只学会了半途而废,和放弃,甚至厌恶了学习,毁灭了兴趣。

    我们一定要跳过这些坑,所以我认为应该设定的原则是

    周末必须留出一天---有限原则

    学的长久比学什么重要—积累原则

    父母要能亲身参与—陪同原则

    这些原则好像听起来并不怎么样,至少不高大上,也好像筛选不出报哪个兴趣班好,那我来细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原则,并且怎么应用这些原则。

    周末必须留出一天---有限原则----------有限才能分出什么重要,有限才能保持兴趣。

    就拿我们家的小怪兽作例子,他原来很喜欢吃苹果,然后姥姥天天给他吃,还天天都念叨,吃苹果好,你吃个苹果吧,结果呢,他现在不光不吃苹果了,还很讨厌姥姥。

    这个原则可以避免我们报太多的兴趣班,想现在很多家长周末都排满了,上科学课,击剑,乐高,英语,舞蹈…基本上周末父母就是给孩子当司机,在各个培训班之间通勤,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他们也不是不知道这样不对,就是没办法取舍,因为都觉得“有用”,有好处。

      这个原则还可以帮我们分出重要性,比如现在周六下午没有安排,我们想让他画画和学一门乐器,一分析,小怪兽已经学了很久画画,而且他现在还很有兴趣,那就不要考虑学一门乐器能带来多少好处了,虽然我们知道这会对大脑开发带来好处,但人生就是取舍,我们要第一准守的是这个原则—有限。而且这个决定其实还含有我的第二原则,那就是长久。

    长久这个词看起来好像很简单,而且很容易达到,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如果再结合第三条原则,我估计能符合的兴趣班不超过三个。先来说一下什么叫长久比兴趣重要的,我举个例子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报学钢琴的兴趣班,假设我们可以看到未来,小怪兽坚持下来了,并且在5年的时间里考过10级,另外一个是每天跑步2km,结果没有取得任何成绩,甚至也没有说能够完成马拉松这样的进步,而他只是每天都能快乐的跑2km。然后我们返回现在,我还是会选择后者。

    你该惊讶了,这种钢琴水平可以上台演奏了,跑个步又怎么样,虽然能保持健康,但又有什么特别的呢?

    其实这样想的话还是在考虑哪些所谓的“有用”和“好处”。再说的深一些,那些表面能看到的都不是真正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长久能够塑造性格,磨练品质,小目标的实现能够培养耐心,建立自信。而小孩子最缺乏的就是耐心,现在中国小孩还严重缺乏一种能力—抗挫力。

    如果从这个观念出发再来看代练钢琴和跑步,你就会发现练钢琴是一个很复杂的事,要坚持5年,10年很难,特别是小孩子,哪怕考到了十级,后面放弃了再也不弹琴的人比比皆是。不是反对学钢琴,而是把去学它后来放弃的概率要远大于简单的,小目标的跑步2km。

    另外,学钢琴这种表现型的兴趣,一眼望去,有多少人在学,上次幼儿园活动,有多少小朋友上去表演弹钢琴,又有多少能够弹得好没有收到打击?我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不会再看到他们“表演”弹钢琴了。而跑步的稀缺性就很强,我们可以不妨去问一下,现在有多少5岁的小朋友能哪怕走2km?嗯,上次我跟同事说带小朋友徒步12km吓傻了全公司的同事,我们的vp都因此而记住了我,准确的说是记住了我们的小怪兽。这会产生一系列有益的效果,小怪兽会觉得自己很牛,会继续做这个他很牛的事,然后会更牛,这就是磨练品质,更主要的是他会渐渐明白,一件事只要做的久,就能做好,就不会轻言放弃。

    最后要说的这一条会给我们带来很大负担,那就是我们要能参与。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把兴趣班当成了托儿所,把孩子交给老师,自己在教室外面玩手机,大家工作辛苦这当过父母的都明白,能有一点自己的时间是多么可贵啊,干嘛要剥夺父母这个权利啊,而且还让孩子学到了东西,所以也有很多父母就因为这个把周末都排满了兴趣班,而且还很为孩子着想的样子。但这个做法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要争取到自己的时间这件事可以有更好的方法达到,关于幼儿心理的研究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书,结论也很清晰,就是提倡父母亲自养育自己的孩子,这对建设儿童健康心理非常重要,我也不想在这里再阐述这个道理,但关于兴趣父母要参与我还有两方面的理解。

    我发现5岁孩子最大的兴趣是和父母在一起,无论干什么,玩,学,呆着。在一起比干什么重要。这样才能真正的保持住这个兴趣,才能做到长久,想象一下,如果孩子歌唱的很好,父母都只会敷衍的点点头,或者浮夸的表面上表扬一下,对孩子会有多大的打击,这违反长久保持兴趣的原则。

    只有父母亲身参与了,才明白孩子到底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进步,才能了解你的孩子,这长远来看更重要,要想保持长久的亲子关系,父母要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站在外面看老师教。还记得《成长的烦恼》里有一集,Mike和他爸爸同台演出的情景吗,那不是我们正想达到的目标吗!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拓展能力和发掘天赋”,我们时刻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妻书(二)—报兴趣班的三个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nq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