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喜欢喝酒,最重要的原因是解忧与愉悦。
但是,酒为什么会解忧?
《本草纲目》:“烧酒纯阳,毒物也……与火同性,得火即燃……其味辛甘,升阳发散,其气燥热,胜湿祛寒,故能开怫郁而消沉积,通膈噎而散痰饮,治泄疟而止冷痛也。”
《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陶弘景:"大寒凝海,惟酒不冰,明其热性,独冠群物,药家多须以行其势。人饮之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汤液本草》:"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而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若味淡者则利小便而速下。"
《纲目》:"烧酒,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
《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寐。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陨命,其害可胜言哉。"
上述的,都是第一流的中医超级高手的观察,讲的很清楚精要。但是可能有些哥们儿,可能看不进去古文。我笨拙的翻译摘要一下,很不准确,只是参考:
1、酒是纯阳之物,其热性第一。所以它升阳发散,胜湿祛寒,所以能够纾解郁结,消除沉郁;
2、酒能宣和百脉,通行一身之表,消邪却冷。邪气、阴寒暂时被酒驱赶;
3、酒能调和血脉,通畅气脉,强壮精神,利于睡眠。
正是这三个原因,使得喝酒让你愉悦。
然后呢,咱们还得进一步看到,
1、如果喝酒过度过久:体气使弱,精神侵昏。
2、真人陶弘景说:“人饮(酒)使体弊神昏,是其有毒故也。”
3、李时珍说:“若夫沉缅无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陨命,其害可胜言哉。”
他还解释其中道理:“热能燥金耗血,大肠受刑,故令大便燥结。与姜蒜同饮,即生痔也……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4、神医扁鹊讲的更详细:久饮酒者腐肠烂胃,溃髓蒸筋,伤神损寿;醉当风卧,以扇自扇,成恶风;醉以冷水洗浴,成疼痹;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
咱们不少男同志都是老司机老酒徒,对照一下,是不是毛骨悚然?是不是和你的切身感受、你所见的酒徒身体状况一模一样?
5、元代神医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酒,《本草》止言其热而有毒,不言其湿中发热近于相火,大醉后振寒战栗者可见矣。又酒性善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火燥,恣饮寒凉,其热内郁,肺气得热,必大伤耗,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疼痒,或鼻齄,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散而出也;病深,或消渴,或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哮喘,为劳嗽,为癫痫,为难明之病,倘非具眼,未易处治,可不谨乎。”
对照一下,是不是再次毛骨悚然?
6、汪颖《食物本草》:“酒,人知戒早饮,而不知夜饮更甚,既醉既饱,睡而就枕,热壅伤心伤目,夜气收敛,酒以发之,乱其清明,劳其脾胃,停湿生疮,动火助欲,因而以致病者多矣。”
毛骨悚然三连击。
按照中医的观点,人的正常寿命是一百二十岁。
《黄帝内经》开篇就讲:现在的人(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为什么活不到120岁?
圣人直接给你答案:“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圣人把首罪归于喝酒过度,把酒当做水一样去喝,而完全不顾酒是百药之王,药性极强,能活人,能杀人。
我们为什么喝酒呢?因为烦恼,所以追求各种刺激,来产生快感,好解决烦恼。但刺激带来的快感永远是短暂的。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以妄为常”,不明本性。通过喝酒等一切刺激快感的方式,都是短暂的,乃至于背道而驰。
这个理儿容易讲清楚,但对我们几乎没什么用。
因为我们凡人“以妄为常”、“务快其心”。我们不知道本性是什么?即使知道一点,也不觉得“养精”、“安神”有什么重要性。而追逐酒、色、财、气的快感,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中间的理儿如果讲开,是很庞大的内容,我也讲不好,只止于此,略供参考。但酒的药理、力量,是很清晰的,请诸位君子留意。
《黄帝内经偶摘》006禹州千草堂朱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