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凉,升起炉火,从书架上挑出《往里走,安顿自己》开始继2022年9月第一次阅读后的第二次阅读。
首先读到的是自己在扉页上写的读后随想,简短的几十字竟也还算清楚的写出了一些感想,不过还是太简短、肤浅了些,不竟想起了上次在图书馆借书时遇到的一位大哥,我们聊到个人读书习惯时听到我一年阅读量在近100本时脱口而出的“怕是走马观花的吧”,当时的我还颇有些不喜,腹诽“哼,你都不知道我基本每天晚上有2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怎么就说我是走马观花?”但现在回头去看之前读过的书,怕还真是没有深度阅读呢,所以自今年以来,我已经暂停了添置新书(除在图书馆借阅以外暂停在网上购买),决定把家里的藏书再多读读,以能真正纳众家之长,习得一些皮毛以致学以致用。
用时近4个晚上,再次读完《往里走,安顿自己》。
先来说说作者许倬云先生(之前也看过了许知远专访先生的那期“十三邀”),双生子中营养严重不足的哥哥,出生时仅有两斤七两重,从出生到28岁,为了能与普通人一样正常的行走,大大小小开了5次刀,基本是在残疾中过了一辈子,换着普通人怕早被这些灾难压倒淹没在茫茫人海、落于尘埃中了,可老先生能成为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荣获亚洲学会特别贡献奖,2020年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这其中他所经历的苦与痛、所付出的努力无需赘述,仅从文中他提到的大学时要到三楼去上课时他说“爬上去很辛苦,得用屁股坐在楼梯上,一阶一阶往上爬,到了三楼,楼梯都让我擦得干干净净了”就可窥见一斑。
此书共有五章,“疫情之下,这个世界会好吗”“快速转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面对迷茫”“归结到内心,人要对自己负责”“你要安世界,就得先修己”“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算是我走过的路”,是先生口述、他人执笔,将近丙年来先生针对疫情、人生、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安顿身心等问题所给出的回答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全文透着一股平和、淡定之气,不论是在讲述小时候抗战时与家人一起逃亡自己从挑夫的篮子里跌落出来掉在泥泞中、还是在面临大大小小的手术时,没有怨怼、没有激愤,有如自家的老人在院里讲述着别人的故事,在平实的话语中传递着一个个长者的忠告,“外在对我们的影响越小,心越安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你不要忘了,你是许多人中的一个,盼望别人给你关心,你首先就要关心别人。即使是在冷漠的、人员快速流转的办公室,你的脸上也要常带笑容”“你必须掌握自己,自己才是存在的主体,而不是跟随潮流去变化,也不需要跟着别人的意见变化”“抓不到的云,让它飘走吧;做不到的梦,有机会再做也好,没机会再做,你还可以做别的梦”“不要说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地球是非常小的星球,我们自己是非常小渺小的个体。我们应心存谦卑,心存警惕”“这一两百年来,中国刚刚站在大国的边缘上,就面临着被抵制的风险;又面对着必须对美国有所反抗,否则会被压倒的无可奈何的局面”……太多的让人警醒的话语不能一一枚举,有机会的还是去读读这本书吧,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悟到对自己有提升的点。
90+的老人、只能躺着的老人、生活中很多事都不能自理的老人,却那样博学、那样敏锐、那样的悲天悯人,他忧国忧民忧天下,他以一生的行动,向我们示范了一个人如何在艰难困苦中自处,如何与命定的种种不幸抗争或相融,修己以安人,他不是书斋里的学者,他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给大学生演讲,给企业家演讲,为两岸三地的青年交流筹办“浩然营”,为南京大学筹建“高研院”,近年来更是借助互联网平台链接到无穷远方的更多读者,“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哀怜,为这个世界痛苦,为这个世界半夜流泪,但我也这世间人性光辉的部分欢喜且心存希望。”
强烈推荐去读读此书吧,总有打动你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