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 最苦与最乐》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修身正己为主题,用多样的体裁,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学习本单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作为议论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论据充实,有助于学生了解议论文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为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学习议论文知识打下基础。
《 最苦与最乐》是这一单元唯一一篇自读课文,也是唯一篇议论文,这篇议论文是梁启超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从浅显问题出发,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没尽责任,就自投苦海。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带有议论性的文体不好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观点,理清文章结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识记文中字词,掌握议论文知识。
过程与方法:略读课文,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懂得苦与乐的人生观,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难点: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教法学法
1、阅读感知法:引导学生略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问题设置法:运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引发探究兴趣。
3、点拨法:通过学生对设置问题的讨论,点拨生成新知。
学法:
1、讨论交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讨论:让学生对学、群学,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课时:2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时候老人们说:“黄连最苦。”今天我说:“你们喜欢上我的课,我最乐。”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设计意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引入课文教学。
二、预习检测
1、议论文的基本知识。
2、作者简介:梁启超
3、文中生字词。
设计意图:注重基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负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 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人生当( 勇于负责 )。
而不应当( 逃避责任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心论点。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略读文章,锻炼学生根据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述作者的主要观点。
四、浏览课文,理清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一(1――3)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 (4)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5、6)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设计意图:快速浏览课文,初步感知文章论证得严密性。
五、联系生活,思考讨论。
“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致?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