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知识源头
知识源头也就是知识最初产生的地方,具有知识密度高、信息真实度高的特点。
为什么非得站在知识源头?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网站上见到的文章版书籍,很可能只是作者经过稀释后的产物。
根据信息的传递规律,我们最终见到的答案可能是经过篡改的,甚至已经面目全非,自然也就谈不上认知效率这回事了。
我们可能觉得,经过稀释的知识更容易理解,但是这就像喝粥一样,虽然稀释后的粥更容易消化,可如果粥本身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你即使吸收后,剩下的营养也是寥寥无几,你还会继续下去吗?
比浪费时间更可怕的是,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专业的人士(还要懂得表达)来用高压输送,我们接收到的知识就成了第三手的转述知识,和第四手的碎片知识。
第三手和第四手的信息劣势非常明显。
1.知识碎片化程度高,缺乏完整的体系,断章取义和管中窥豹是它们的拿手好戏
2.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真实性非常值得怀疑
如果你接触的是被多次稀释后的碎片知识,这次学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站在知识源头最大的好处就是认知效率的提高,时间久了,你对源头信息的辨别能力也就高出一个台阶。
你对精致知识的追求也倒逼你更多地接触那20%重要的信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这里依旧适用。
功利性学习
有目标导向
之前有提到过,功利性读书的目的是解决自己当下的问题,这里的目标导向也就自然的等同于问题导向。
读书界流行列书单,一般意义上的书单基本上是属于推荐类的,可以参考,但放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就显得有点鸡肋了。
我们自己的书单,自然需要独家定制,需要有自己的个性化元素。
比如说,书单的内容不一定非得是大部头的著作,学术论文和期刊都可以算在此列。
根据当前的困境,我们的书单里可以有:解决问题的不同领域的认知模型和实操措施,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和禀赋。
有及时反馈
如果你的问题确实是基于当下的困局提出的,那么你在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接收到来自各个部分的及时反馈,你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了,你的认知效率自然会提高。
在对每一阶段的反馈进行分析后,我们对书中内容的体会也就更深,对知识真伪的鉴别能力也会提高,这就与知识源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正向闭环。
最近发展区
难度适中,是我们接受知识的一个基本尺度。
这个尺度如何把握,就是这本书中的80%你是可以理解的,可能一开始不会太深入,剩下的20%,是全新的东西,但你可以通过前面的知识来间接地了解再理解。
这种高一级台阶的知识难度,会让我们感到有一丝的不爽和痛苦,但终归而言,这种痛苦是你能够忍受的。
萃取知识晶体
读完一本书,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记住书中的全部内容,但是对于整本书的结构,至少需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所谓知识晶体,也就是知识内部的关系。
除去这层关系之外,我们必须将本书中的晶体与自己旧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新的知识晶体。
存储在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晶体是存放在问题宝库中的珍珠,慢慢的,所有的晶体都会融化,成为我们大脑沟回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