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格要精细。“局”是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局要大。
格局,其实是一种世界观。说一个人的格局大,常常是说他眼界深广,胸襟博大,既能看得高远,待人做事又细致精准。
格局这个词,也许你不常使用它,但是你每天的生活,就是你的格局的体现。
二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天我走进教室,两个孩子正扭作一团,打得不可开交。我急忙拉开他们,一个气得满脸通红,另一个泪流满面,像是受了极大的委屈。我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询问之下,原来是为了一团废纸。这两个孩子是前后桌,前桌发现座位下有不属于自己的一团纸就以为是后面同学的,踢给了他,后者说不是自己的,又扔了回去。两个人都说纸团不是自己的,而对方非要扔给自己,他们从口角,互扔纸团,语言攻击,义愤填膺,最后愤怒得打成一团,气得浑身发抖。
——我当时看着他俩,真是无言以对。我从地上捡起纸,走两步扔进垃圾桶。然后回来,看着他们俩。有那么几秒钟的时间,我心中掠过无数感受。我觉得这一幕对我的教育是毕生难忘的。
我在想,因为他们是孩子,还小,所以不懂事。但是又觉得没那么简单,是因为这一团纸已经上升到他们的清白和尊严,会觉得不能随意被侮辱,被委屈。所以据理力争,乃至不能自控地打起来。我觉得挺可笑,为一团纸!至于吗?我想笑,可又严肃起来。我感到成年人并不比小孩子高明,很多五尺男儿胸中装的依然是一个五岁小孩子的脆弱心灵。
有些社会新闻中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比如人车争道闹出人命;辱骂服务生,结果被泼油毁容。为蝇头小利而家破人亡;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和这两个小孩子的事情相比其实更加荒唐和离谱。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些事在人类历史,个人生命中其实微不足道。若能推己及人,包容谦让,一笑泯恩仇,很多祸患也不会发生了。
三
最近刚学到的《利雅得圣训集》中有一则圣训。
穆圣(愿主福安之)讲起过一位先知的事迹,那位先知的宗族曾经追打他,打得他血流满面,而他边擦脸上的血迹,边祈祷说:“我的主啊,求你饶恕我的宗族,因为他们不知道。”——《两大圣训集》
据阿伊莎(求真主喜悦她)传述:她问先知(愿主福安之):“你可曾遭遇过比吴侯德之日更悲惨的日子吗?”先知说:“我遭受了你的族人的残酷迫害,阿格拜之日,我遭受迫害最严重。当时,穆圣受到侮辱后,怅然而回,待行至格尔尼·萨阿里布时,方才清醒。随后我抬起了头,忽见一块云彩遮着我,我定睛一看,发现吉卜利勒天使就在云中呼唤我。他说:‘你的主已听到你的民众所说的恶言和对你的答复,真主已给你差派了管理山川的天使,你想怎么惩罚他们,你就命令他。’这时管理山川的天使呼唤我,向我道赛俩目,然后说:‘穆罕默德啊!若你想要合住两山挤死他们,一切将随你所愿。’先知说:‘不,我希望真主让他们的后代中出现认主独一,不以物配主的人。’”
史怀哲说,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我们必须认知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贵的,而我们和所有的生命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认知指引了我们心灵和宇宙的关系。
一个人的格局大,就是目光远大,胸襟宽广。先知以德报怨的故事就是大胸襟。
想着穆圣(愿主福安之)的事迹,想到列位先贤,想到清廉的信士,他们目光远大,默默耕耘,不囿于眼前的得失荣辱。因为他知道在后世安拉那里会有公平的判决,他们对人宽容仁慈,诚实有爱,不会与人斤斤计较,他们拥有真正的大胸襟,甚至为敌人做祈祷祝福。

什么人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格局呢?能看到后世的永恒,这目光不是最为远大吗?不为名利权势若所迫,而只是崇拜宇宙的造物主,以“安拉乎的仆人”,“大地的代治者”为自己的身份。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大格局吗?
格局二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想要改变自己,有两个办法:一常常记念死亡,目光直达后世,你就会看淡今世;第二就是踏上求学之路。穆圣(愿主福安之)说:“谁踏上求学之路,真主便使他踏上了通向天堂的坦途,天地之间的人神,甚至海中的鱼类都在给学者求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