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根马鞭,放在演员手里,就有许多艺术可以表演出来。即以执马鞭的姿势来说,有高和低得到角度分档:高的是捏在马鞭柄上的拇指和食指,岔开成乂字形,余下三指捏紧,舞动的尺寸,跟肩部相并,低的是把五指在柄上握成拳形,它的角度,跟腰部相齐。
大体说来,一般是文的执鞭低,武的执鞭高。话虽如此,不能单以行档的文武来规定,也将根据剧中人的服装去掌握。像《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按行论,是属于文的,但在盗令之后,换了箭衣、马褂的打扮,把马鞭举得高,就显其“有相”。
又如《战宛城》里的张绣,乃是武将身份,一到后半节,卸靠改穿官衣,已是文官服装,偏也照武生路子,把马鞭举得高过帽翅,这个骑马身段,也就难以受看。
上马的架子,是以手做抚马势后,去拿起马鞭,先抬右腿,再动左腿,上马摆个坐马身段。下马的架子,却正相反。马鞭在手里,先抬左腿,再动右腿,下马作系马势,放下马鞭。
如讲身段动作,上马比较复杂,下马来的简单。武戏《艳阳楼》,主角高登有三个上马架子,姿势完全不同:一个正的,一个反的,还有一个侧的。要演得沉重着力,漂亮大方。看高登右手舞马鞭,左手扯褶子,脖子挥髯口,和脚上亮靴底的种种功夫,决不是挥手舞足,连翻几个鹞子的卖弄,而是要讲究功力,必须做到:马鞭舞得捷,褶子扯得清,胡子挥得圆,靴底亮得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