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天读书打卡挑战赛第26天。
阅读时间:2小时38分钟
阅读内容:《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2008年时,随着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著作《异类》的出版,“1万小时定律”这一说法火遍全球。
根据这一法则,在人类所努力钻研的每一个行业或领域中,只要当人们付出了大约1万小时来练习时,就可能成为这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
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你是不是怦然心动——平凡的人生终于可以开始逆袭。
然而《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的作者,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却告诉我们: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不同行业需要练习的时间不尽相同,比如书中作者举出在柏林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中,最优秀的才练习7000多小时;而记忆类专家的练习时间只有几百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
如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而如莫扎特7岁就开始进行环欧洲旅行演出。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练习方法不正确,练习时间再长也白废。
例如一个人练习弹琴的过程中,如果弹错音调而不知道的话,照着错误的方法练习时间再长也不会成为大师。
那么如何才能从新手到大师?这就是刻意练习的意义。
那么过什么样的练习,才能成为大师呢?这就是本书的观点——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是指既有目的、又获得指导而进行的练习。刻意练习也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而且知道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怎样去达到目标。
刻意练习至少包括下面几点:
一、在一个行业中,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才能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训练的方案应当由导师或教练来设计和监管,他们既熟悉杰出人物的能力,也熟悉怎么样才能最好地提高那种能力。
二、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只有大的总体的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以便制订练习计划。
练习计划的分解,应便于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变化。
三、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
任何学习的书中,都会提到专注(或投入、心流等),专注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四、刻意练习包含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反馈,我们不知道练习的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练习时间再长,也不会有长进,更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比如《射雕英雄传》里的欧阳锋。
五、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
比如书中配合作者进行数字记忆练习的史蒂夫,在每次记住相关长度的数字后,总是被作者增加数字长度,以使他向更高难度挑战。
总之,在一个行业中,如果想从新手成为大师,仅靠1万小时练习是不科学的,还需要有导师能对你的练习进行反馈,引导你进行正确有效的练习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