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目的是什么呢?
当然是为了让人听懂。
其实这个问题谁都明白,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难。
就像最近在做的调研,本以为查找资料、整合和拓展已经实属不易了,出乎意料的是,是在一次汇报的过程中遇了挫。
在我们小组几人轮番报告完毕之后,场下一片寂静。领头的老师象征性的提出了几个问题,才免了我们数目相视又无话可说的尴尬。
然后又在会议结束之后很耐心的告诉我们:“你们讲的内容太复杂了,很多听众是没有基础的,所以听不懂,也提不出问题。之后可以试着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明,或者就讲讲你们的理解。”
我们这才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其实生活中也会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
就像一个数学专业的人和一个学文学的人讨论拓扑和混沌,一个学音乐的人向学美术的人说刚刚播放的音乐用了什么节拍,是很难被理解的,甚至根本讲不通。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大概是,根据听者的不同,调整自己的话语吧。
比如在和同行业者或专家交谈时,大可放心的使用各种术语。而在和没有相关背景的人交谈时,不妨使用些简单易懂的词汇去解释,或者干脆换个通俗的话题。又像在做一个科普类,针对大众的视频时,大可不必端着自己学术的架子,用最简单的话讲明白最复杂的原理,才算是真正的透彻。
曾经的我也偏爱写各种华丽的文字,使用各种生僻的词汇。但现在读来,只觉得晦涩又难以理解,空有华丽的外表,没有真正值得一提的核心。
说话也是同样的。
就像练习口语时,常用的无非是那么几个简单的句型和词汇。
然后只需要列出你的重点,再做一些解释,最后尽量说得流畅,说得让人能够理解,一个不错的分数就能到手了。
当然,生活中的交谈不只是为了分数。
也因此变得十分得丰富多彩,富有生趣,更别提中国语言是真正的博大精深。
所以说话是一种艺术,说得能够雅俗共赏,又是另一种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