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用诗来记录,也用诗来对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文本解

“我用诗来记录,也用诗来对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文本解

作者: 穆雨的伞 | 来源:发表于2024-09-06 14:03 被阅读0次

01初读印记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是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这两首都写于1923年。其作者都是浙江人。《秋晚的江上》的作者刘大白是浙江绍兴人,他跟鲁迅是同乡。《花牛歌》的作者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学生对浙江海宁这个地名并不陌生,他们刚学完《观潮》不久,钱塘江大潮就发生在浙江海宁。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这两首现代诗是2021年新增的。我也是第一次读。

《花牛歌》很好读,也有趣,基本能读懂。除了“一穗剪秋罗”不太懂。

可我读《秋晚的江上》这首时,却发现我有很多地方读不懂,心里不舒服得很。“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这句中,“驮着斜阳回去”是什么意思呢?我读不懂。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我也读不懂。“把斜阳掉在江上”是什么意思?我想象不出画面。“头白的芦苇”是什么意思?“一瞬的红颜”是什么意思?我也读不懂。

这两首诗中的字,我都认识。可是,第一次与它们见面,我却读不懂它,我脑海中无法形成画面感。

我意识到,我并不懂现代诗。我顿时觉得全身上下都不舒服,有种想冒汗的感觉。我把整本书翻了一遍:27篇课文中,有三首现代诗,除了这两首,还有一首是《延安,我把你追寻》。

我立马着手做两件事:查资料弄懂诗句的意思;再听一遍周其星老师讲现代诗的讲座。

02两首诗的字面意思和写作背景

通过百度,我了解两首诗的大致意思。

《秋晚的江上》的这首诗选自刘大白的《邮吻》。刘大白,是新诗运动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自称为“由旧入新的过渡时代的诗人。”

难怪我读不懂刘大白的这首诗。刘大白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那时正处于由旧诗进入新诗的年代。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生活的年代却是白话文的年代。

《秋晚的江上》这首诗写的是一只鸟儿,在夜幕降临时,准备归巢。虽然,它很累了,但它依然驮着并不轻松的斜阳回家。

鸟儿在回家的途中,要经过一条江,它在江面上翻滚着双翅的时候,忽然,“我”的视线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散落着金黄金黄的斜阳。“我”想,这斜阳,一定是鸟儿不堪重负,它翻滚双翅,将斜阳抖落到了江面。

江面上不仅有飞鸟,有斜阳,江边还有芦苇。本来,芦苇的头是白色的,可是,此刻,芦苇却变了模样,在斜阳的照射下,它瞬间变成了一个穿着金黄色衣服的漂亮女子了。

写《花牛歌》这首诗时,徐志摩已留学回国,回到北京。1923春,徐志摩创办新月社。“新月”之名源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林徽因等也常常参加新月社的活动。

《花牛歌》这首诗有四小节。写了一头花牛在草地里坐着、睡觉、走着和做梦的情景。第一小节写花牛在草地上坐着,却把一束剪秋罗给压扁了。

我读这一节的时候,“一穗的剪秋罗”不太懂。我向来对花名、树名不感兴趣。除了身边几种熟悉的花和树之外。凡是我叫不出名儿的花啊、树啊,我都没有进一步去了解他们的意愿。因此,我并不知道“剪秋罗”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后来百度图片,我才知它的模样,其实,我曾无数次见过剪秋罗,我只是不知道它的名而已。

为了确切理解“一穗剪秋罗”的含义,我反复理解“穗”的意思。开始以为指的是穗状花序,后来,经过反复比较穗状花序与伞状花序的样子。我发现剪秋罗不是穗状花序,而是伞状花序。“一穗剪秋罗”指的就是是一束剪秋罗的花穗。

我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发现,花牛的屁股下果然压着一束剪秋罗。

第二节写的是花牛在草地上休息的情景。花牛是静静地,草地是静静地。周围的一切都是静静地,天气好极了,飘着大片大片的白云呢。一副花牛在草地上安详休息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开始我以为“花牛在草地里眠”中的“眠”是“睡觉”的意思。我仔细一想,如果把“眠”理解成“睡觉”的话,那么为什么第三节不写花牛做梦,而是写花牛在草地上走,第四节才写花牛做梦呢?

于是,我百度查资料,又搬出新华字典。原来“眠”的本义是“闭上眼睛”,它有四个意思:一指睡觉,二指长时间不食不动,三指倒卧,四指横放。

第二节中这句“花牛在草地里眠”中的“眠”指的不是睡觉,而是指长时间不食不动、闭着眼休息的状态。因此,这个句子中的“眠”也不能换成“睡”。这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第三节写它在草地上走了。因为第二节中,花牛在草地上“眠”并没有睡着,它只是坐下来闭着眼安静地悠闲地休息而已。

当花牛觉得休息得已够的时候它就站起来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开心地把它的小尾巴甩得滴溜溜地响。

当花牛走累了,第四节才写它躺在草地上睡觉并做着美梦。瞧,花牛做梦的时候,太阳笑眯眯、悄悄地落山了。

这四节诗,每一节诗都构成一个独特的画面。

03“现代诗”到底是什么样的

通过查资料,虽然我弄懂了诗句的意思,但我终究耿耿于怀于第一次读这两首诗时的尴尬——我曾那么惊慌地读不懂它。

因为参加谷里书院的线上学习,曾经听过周其星老师的讲座——讲现代诗。可我现在全忘了当初听他讲座时,他讲的内容了。我决定再听一次。于是,昨天午睡后,我又听了一遍讲座,还做了一些笔记。

在周老师看来,现代诗是干净的,简洁的,自由的,有气味有声音有生命的,想象力及其丰富的,且用的是新鲜的词语或句子的。

这也能解释为何我读不懂“驮着斜阳回去”,能解释为何读不懂“把斜阳掉在江上”,能解释为何读不懂“花牛在草地里眠”……因为现代诗它的语言跟散文的语言不一样,它的语言最简洁,决不多一个字。它的语言最凝炼,绝不乱用一个字。它的语言最新鲜,总是要打破常规,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它很有生命力,给人感觉写的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一般。它又极富想象力,作为想象力几乎丧失殆尽的成人而言,几乎都不懂它。

我现在终于弄明白我不懂这两首的缘由了:一来这两首都处于有旧诗进入新诗的时代,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旧诗的痕迹;二来,这两首现代诗是那么干净、语言凝炼又极富想象力。

04我对两首诗的更进一步的理解

对于这两首,我还有自己的一点理解:这两首诗写的是景,有很强的画面感。同时,也表达着作者的心情。

读诗学诗的时候,有一点我们不可忽略,就是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个人遭遇。

刘大白写这首诗时是1923年。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人们开始接受新思想,德先生和赛先生进入中国,人们的心灵开始得到解放。但社会环境依旧严峻,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在这个的一个环境下,难怪作者会写“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一个“驮”字体现了某种沉重的负担。所以,“要把斜阳掉在江上”,唯有如此,身心才能获得某种自由。

徐志摩写《花牛歌》在1923年,此时,他跟张幼仪已离婚,追林徽因而不得,还没跟陆小曼相恋。徐志摩创办新月社,林徽因等也会经常一起参加文学社的活动。面对自己求而不得的爱人在自己眼前晃来晃去,徐志摩的心里是怎样的?他一定是豪情万丈,激情洋溢地。他渴望自由,追求更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又有淡淡的哀愁。他通过写诗化解这哀愁,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我在想,两位诗人写这两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也怀着这样的心境:我用诗来记录,我用诗来对抗。(柯树煌)刘大白对抗的是社会环境,徐志摩对抗的是个人命运。

05现代诗模仿训练

《花牛歌》很适合给学生模仿训练。周其星老师说,他是赞成引导孩子们去模仿诗歌(经典),在模仿的基础上努力去超越去创作。他觉得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孩子反复地去模仿训练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

我想,可以引导孩子在反复朗诵《花牛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模仿创作《小猫歌》《黑狗歌》《母鸡歌》等。

相关文章

  • 2018.04.23忏悔诗之懒椅子

    我们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班,在这里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用诗来形容运动会,用诗来形容,伤心时用诗来形容。...

  • 20190624

    用爱来引导 用规矩来惩戒 而不是靠脾气来震慑 昨晚诗诗又有点闹脾气了 数学没考好,她自己也感觉到了

  • 用摄影来记录,对抗遗忘

    我所记录的一切都是用来对抗遗忘的。 我所构建的仪式感都是用来确定边界的。 我所能看见的不过星星点点。 我所能学到的...

  • 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你此刻的心情,你会用哪首?

    无法言表,如果用一首诗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我会用《雨霖铃》这首诗, 原因?当然写在最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赏析 本诗是诗人晚年的一首佳作。...

  • 我的人生记录卡2                     程薪颐

    我用诗、用文记录自己童年的足迹。 《我想》 ...

  • 诗的向往

    诗的向往 文/诗酒客 一直向往诗歌 向往诗歌拯救的力量 向往诗歌激励的动力 向往用诗歌来表达 一切的一切 用诗来流...

  • 生活需要由美来点亮

    我们都需要用快乐、好玩有趣,来对抗无聊。用诗与远方对抗现实的琐碎。 生活需要用美好来点亮,这就是开家美的小铺的意义...

  • 诗--- 你 来,雪 花 也 来

    泛黄的日历 终于翻到了最后一页 还记得你离开的时候 是盛情的七月 日子一天天地过 怎有风吹过书页 那么随意和轻巧 ...

  • 【诗】今天就要过去:我用诗抵达远方(后记)

    今天就要过去:我用诗抵达远方(后记) 我们总是通过做梦来抵达现实世界的彼岸,而我用另一种方式诠释我的梦幻,我用诗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用诗来记录,也用诗来对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文本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zd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