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拯救焦虑(一):行为=f(个人和环境)原理分析

拯救焦虑(一):行为=f(个人和环境)原理分析

作者: 悖论价投 | 来源:发表于2016-11-04 12:31 被阅读374次

    题记:1.  如果你想拥有某些你从来没有过的事物,你就必须做一些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

                2. 在某种意义上,你的日常生活将成为一个实验室,你可以在其中研究和建立自己的行为。

                                                                                                      —  摘自《自我导向行为(第九版)》


    本文摘要:

    行为=f(个人和环境)这一公式的原理解析

    焦虑自我分析方法

    自我压力及焦虑跟踪方法

    本文内容出处及书籍推荐

    一、我的近况和我的焦虑

    曾经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后面我发现不是,因为据说抑郁症患者最明显的一条,就是会想死,然后甚至尝试百度各种方式了解哪种死法不痛苦,比如著名患者崔永元的自述就提到过。

    我发现自己掉入了一种,**非正常**和**不健康**的**常态性**的并且**巨大**的焦虑中。

    举个例子:

    工作完不成,焦虑感极强,不面对,停滞,哪怕看着材料发呆。

    每天起来,一想到要去单位,就感到焦虑,在家中待着就感到舒适。

    任何事情没法聚焦,不断的切换焦点,没有办法在任何一个信息屏幕(书籍、手机、电脑)上停留超过10分钟,巨大信息焦虑。

    单位因为孕妇较多,将面临巨大的人事变动,也让我焦虑恐慌无比。

    我想,我的焦虑,既有先天的影响,也有在后天养成中,母亲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比如,我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为了阻止某些在她看来不安全或者不认可的行为时,会用灌输焦虑的方法来阻止我,甚至这种行为延续到了我和她工作当中。举个实例,我尝试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母亲会用,“我告诉你,会XXXXX(破坏性后果甚至恶果)”或者“不信我的,你根本没办法做得到/成功…“诸如此类的话。

    母亲的这种行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管用,比如小孩玩电、作奸犯科等原则性问题的指导和指引上,但是,这种模式的常态化,对我的在自己习惯养成和行为模式培养上,对我的敏感性人格、偏负面消极人格都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我回过头来反思和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三十年已经过去。不过,因为小时候经历了太多的黑暗和困惑不解,在某个机缘巧合的时刻,底层思维也被我植入了,”为什么你只盯着黑暗,而不去相信光明?“”我始终相信,人的眼睛长在前面,就是为了朝前看的。“(童年和父亲的对话)

    现在的我,回想起这些过去,早已和过去和解。为了让自己的家庭变得更好,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主动的寻求着眼于当下和未来的改变,这是写这篇回顾的目的。

    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你不会迁怒于你的母亲,不会怪罪于整个大环境,也不会归咎于国家总统。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阿尔伯特·埃利斯

    二、我曾经这么做过,我再次出发

    回想起来,人生真抑郁过一次,抑郁到想用跳楼唤醒别人对自己的重视。青春聊发少年狂的时代,谁有没有过?呵呵。但是通过看书,我拯救了自己一次,记不得叫什么书了,大学图书馆里找到的一本鸡汤类图书,大概叫放弃,你也可以之类的。看完了之后,放下了很多内心的执念。也是从那时起,找到了自我疗愈的方法,就是在困惑的时候,迷茫的时候,去看书,找书中的答案和办法,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

    这次的焦虑,持续了将近一年,陆陆续续的,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叠加,把我推上了无以复加的焦虑深渊。

    我的焦虑严重到,因为焦虑感导致没有办法正常的睡眠,半夜会惊醒。没有办法正常的工作,无法面对工作的环境。

    是时候了,拯救自己,再次出发。

     三、拯救计划

    心理问题,得到专业的心理学书籍进行自我剖析和解读。通过樊登读书会,听到了一个概念,叫做ABC认知模型,然后百度之:

    何谓ABC?

    其实完整的治疗模式由ABCDEF六个部分组成。 A:activating events,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s,指人们对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 C:emp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观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 指劝导干预。 E:effect,指治疗或咨询效果. F:new feeling,指治疗或咨询后的新感觉。

    我们通常认为,因为A引发的C,C导致我们焦虑和压力巨大。实际上这中间夹了个思考过程。这个后面实践再具体分析,关键是,我找到了理论的提出者,阿尔伯特·埃利斯,心理学届的大拿,就像学物理学你应该知道牛顿,学化学你必须知道诺贝尔一样。

    在书籍和内容的选择上,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元知识,就是不经别人消化和转述结集成书的书,这本书就是他自己毕生的研究、思考和分享。

    因此我买了阿尔伯特·埃利斯一系列的著作,这次计划看的书是《控制焦虑》在亚马逊上都可以买到。然后,买了另一位大拿David L.Watson的一本自我导向行为(第九版),书已绝版,只能某宝购买,亚马逊原本书籍,¥1500。

    接下来,我打算综合两本书的内容,尝试解决自己的焦虑。

     四、内容分享

    以下内容分享来自于《自》第一章:自我调节的技能。

    1. 用“行为=f(个人和环境)“公式,尝试解析你自己。

    不得不小小吐槽一下,很多外文书籍的翻译,一定会让你第一次看不懂。

    行为=f(个人和环境)——心理学家科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

    这是我自己的总结,**个人呈现出的行为和情绪反馈(正面:积极、乐观或负面:消极、焦虑、愤怒),其本质是我们自身与当下环境交互所呈现出的一种结果或者状态。**

    在解释这个原理的时候,作者引出这么几个问题:是什么组织你达到目标?回想一下,你生命中失败的一些时刻。比如,想减肥,但是某一餐,缺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于是归咎为自己的意志力不行。

    例一:工作出问题→今天星座运数太差或者黄历不好

    例二:减肥→美食→意志力不行

    例三:今天没有坚持锻炼→游戏太好玩了或者电影太好看了,放不下手。等想锻炼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

    对个人行为的解读,往往就是这种习惯性的解读方式。

    解读一:环境归因论。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环境,即非我所能、个人之外的事件或者力量,比如星座、运气、命运、他人、环境等。常见句式:“没办法啊,天气/运气/环境太差了“

    解读二:个人归因论。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个人,比如意志的力量、人格特质。比如例二,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归咎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行。常见句式:”我的意志力差、我的状态不好、我的性格不行。”

    个人归因的例子还比比皆是。比如戒烟,戒不了烟归咎于自己意志力的薄弱,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可能一个戒不了烟的人,你又能每天坚持运动,甚至你对你的婚姻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守候,所以,意志力不能背锅。

    很多人忽略了不同情境对自己的影响,而是把他们的行为归结于自己的人格特质。这可能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我们一直随身携带着自己的人格,不管我们身处何处何种情境,我们的人格都会影响其间。事实上,现代心理学已经发现我们的行为是随着情境而发生改变的。我们并不总是影响同样的人格特征,而是随着情境的变化改变我们的行为。

    因此,第一部分就是清晰的明确,**每一个行为,对应的是人与一个特定环境交互所产生的结果。因此,这段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行为评估评价方式,不要在轻易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设限。**(后附练习)

    第二部分,个人行为与情境的交互关系ABC模型(区别于认知ABC模型)

    这里A:前提(antecedents);B:行为(behavior);C:后果(consequences)引述原文,较难懂:

    人类的行为和情绪都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情境可以被氛围两种成分,行为发生之前的事件以及行为发生后的时间。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做前提(antecedents)和后果(consequences)。

    具体例子:一个羞怯的人,走进一间屋子,然后因为害怕一屋子陌生人,转身离开,让自己感觉到舒适。这一整个过程中。

    前提:前提提示或者刺激行为发生的事件是:屋子里面坐了一屋子的陌生人。

    行为:转身离开房间,逃开。

    后果:自我感觉良好多了,感到舒适。

    后果对行为的强化:负向强化,逃避感到舒适,下次会习惯性的逃避。


    自我剖析:我不想去上班,因为在办公室里,感到无所事事,于是我逃避去办公室这件事情,这样我就不感到焦虑了。

    前提:抵达办公室感到无所事事。

    行为:逃避去办公室,逃避上班

    后果:自己感觉到很舒适,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变得没有那么焦虑。

    后果对行为的强化:负向强化,逃避上班以此来缓解焦虑。

    解析自己:把个人的焦虑感归咎于那个特定环境,离开那个环境自己就没有那么焦虑。可是真正焦虑的原因却并不在此。(在哪?还要下次近一步思考)

     2. 制定自我矫正计划:第一步:压力及焦虑水平跟踪

    第一章的后半部分,分享了别人自我矫正的案例。这个我提供一个我个人化的解决焦虑方案的第一步,结合了运用ABC模型正确自我评价和跟踪焦虑和压力水平的方法。在尝试这个方案前,我有一个很深的困惑,如果尝试每天记录和追踪自己的压力和焦虑水平,是不是会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正处在压力和焦虑之中,反而把压力和焦虑扩大了。既然书中鼓励我们去尝试实践,把自己的生活当做一个实验室,成为我们自己生活的炼金术师,还是勇敢尝试吧!

    (灵感突然出现,我发现我前面焦虑扩大化的想法是错误的。真正压力和焦虑巨大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心理和生理上都不愿意去直面压力,反而是我们真正接纳自己,真正尝试去记录和捕捉压力和焦虑的时候,它们并没有我们想想中的可怕。)

    目标:了解并客观评价一天中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为进一步行动提供指导

    需求:一天中的某个时刻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不仅仅限于某天压力的平均水平的评价和追踪。要求工具近可能在手边,随手、迅速、记录真实可靠

    工具和方法:

    1、纸笔

    2、Excel

    3、Lumentrails(及时评估,最严重,无压力)【详细方法见后文练习二:焦虑水平跟踪及结构化日志】

     3. 练习

    很喜欢书里面的一句话,分享:

    >心里技能(比如了解如何改变你的行为)和其他的技能(比如打网球)机制相同。技能是以知识为基础,必须有人教你做什么,通过联系来培养,你必须联系如何做。在本书中,我的任务是告诉你如何做,你的任务是去练习。

    练习一:正确的自我评价联系:“当…我是…“(目标:正确的自我评价)

    将环境和自己联合起来考虑,对比:

    我是…腼腆的/不能坚持的/勇敢的/聪明的...等等

    当我在聚会的是后,我是腼腆的(但在家里并不是)

    当我面对香烟时,我可以控制自己不吸烟(但面对美食可不一定)

    尝试列一个清单,准确的描述在特定环境影响下,对自己的影响。不要轻易地否定和对自己设限。

    用“当…我是…”的思考方式代替简单的”我是…”让你更加详尽、准确地理解自己。”我是…“的思考方式促使你用概括的、刻板的方式看待自己,而“当…我是…”的思考方式则对你自己的行为作出更加精确的解释。

    练习二:焦虑水平跟踪及结构化日志:(目标:告别不良习惯和情绪,需要“去自动化”)

    用途:比如说,某个事件引发了我的焦虑感,标记为,并且写下这个事情的结构化日志,下面的结构化文字,可以用建立输入法快捷短语的形式进行快速输入。

    前提:

    行为:

    后果:

    后果对行为的强化:

    解析自己:

    拯救焦虑(一):行为=f(个人和环境)原理分析

    分享原书中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在公元前800年的荷马所著《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和他的税收的航线经过一个海峡,那里有很多善歌的水妖,歌声美丽动人,凡是听到歌声的水手都会被诱惑,结果触礁而死。奥德修斯想听到水妖美妙的歌声,但是又想避免触礁的不幸。他命令自己的水手把他绑在桅杆上,不管他如何恳求,都不要放开,直到他们通过了那个海峡。他还用蜡堵住水手的耳朵,这样他们就听不见歌声,就能按照他的命令安全地把船驶过海峡。

    如果你想培养一门技能,你就必须练习,如果你不练习,那么你没有学会这种技能就一点都不奇怪。

    所有类别的行为都要求为改变而努力练习,越是勤奋地联系,改变就越可能成功。

    预先做好计划,然后执行尝试反复练习,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关键。

    嗯,我准备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拯救焦虑(一):行为=f(个人和环境)原理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z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