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

作者: 安诗怿 | 来源:发表于2016-05-14 17:05 被阅读0次

      心理学课是我每周最期待的课,原因是这个课我们不怎么看课本,老师几乎是在给我们做心理辅导,以前上历史课,很早就听这么句话“认识你自己”~而今,才知道你不断的认识了解剖析自己才能让你的生活过的更好,反正很高兴,至少这种反思让你知道你哪儿出问题了,然后知道该怎么办 ,很快你就会成为一个特别有幸福感的人。

     我们都不那么擅长准确的表达,所以当看到一些让你产生共鸣的文字就会不由衷的喜欢,我是这样,所以喜欢看卢思浩,刘同写的文字,总之那是种让人舒适的感觉,就对了。

     前段时间我说看《非暴力沟通》,所以就摘抄了一些给你们看,如果没时间看整本,就看片段吧,我挑了几个我喜欢的,感兴趣可以看整本,表述更清楚,也更好理解,因为里面举了很多例子。

     也许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如果不把事实和意见混为一谈,我们将不再困惑。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词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做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里了,而不愿做出友善的回应。(“总是,从不,不曾,经常,很少”这样的词都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区分感受与想法,用具体的语言如实陈述自己的感受。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在于自身,是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批评往往暗示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am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