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1【人与机器】题目自拟,内容要体现“人与机器”。不少于2000字。形式不限,小说、思辨、随笔、剧本、时评、诗歌...皆可。)
============================
39-pea小豆-0319
像监控青春期少年日记一样监控我们爸妈的微信
自从给爸妈换了智能手机,多了很多交流内容,比如看他们拍的照片,比如检查他们的微信群和朋友圈。特别是后者,和朋友说,我们现在对退休父母的信息监控,大概就像小时候爸妈对青春期的我们的监控。以前他们对我们有多担心多关爱,现在我们也要这样对他们。
新年里探亲访友,坐下来首先问wifi密码。年轻人们低手默默刷机,老人家们也热烈交流各种用机心得。一个不留神,他们就面对面建了各种家庭群。爸爸的兄弟姐妹几家人一个群,妈妈的兄弟姐妹家族也一个群,我本来想打哈哈装糊涂混过去不加群,免得见识传说中的老年风采。没想到表哥表妹们一点不客气,毫不知情已被他们拉了进去。就悄悄地设置了免打扰、不说话。
有一天回家,妈妈看着我的白色羽绒服,说,我拿菠菜煮水给你洗一洗。我惊呆了,问:什么情况?妈妈兴奋地打开手机,打开微信群,给我看大表嫂转发的一个叫做《她随手把菠菜扔进洗衣机,第二天老公惊呆了……》的文。
我,表示惊呆了……表示可以拿其他衣服试手,但不要试我的羽绒好不好,这会让我明天穿一身翠绿色出街吗……
然后顺便翻翻妈妈手机里微信群的内容,除了著名的中老年表情包之外,最多的就是各种转发,随手截几张图你们感受一下:
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想简单粗暴命令爸妈别看微信群别看朋友圈,就像他们小时候简单粗暴命令不许跟男生说话一样。但是想想既然我们不能天天陪着他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阻止他们兄弟姐妹的联系?而且就像幼儿园的我们总会喜欢跟在调皮捣蛋的孩子王背后一样,新奇的东西总是挡不住的。那么,就和他们一起看微信群,一起聊吧。
马上取消了免打扰,还厚脸皮扫一扫扫进了他们在的微信群。观察下来悄悄跟他们总结谁总是转带色的内容,谁总是转假新闻,根本不用看这些人的消息。每看到有新转发,打电话给妈妈,告诉她这个不用看,是假的;那个不用信,几年前就辟谣过;这个看标题就粗俗,别浪费流量打开看啊;这个什么养生食方呢,吃一吃也无妨,但最重要是自己每天饮食正常,种类多样化,菜肉奶不能少;这些养生方法……好吧,有时间就做吧,别伤着就行……;那些耸人听闻,什么吃了这个会短命,吃了这个会长寿的标题,基本不用看,看了不用怕也不用太高兴,再好的东西,假若天天吃都会有问题,再不好的东西,吃一次两次不会有很大关系。等等等等。
妈妈是个很乖的好奇宝宝。所以她会听话,又会不断提问:为什么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既然都不对为什么他们会发?为了能够回答问题,于是,那些以往看到标题并不会点进去看的内容,都不得不看过一遍。好想吐槽,但不敢乱说,生怕被长辈批评张狂。但是看多了之后,和爸妈聊多了之后,会思考这些东西存在的原因、做出来的套路。更重要是,这些没营养的东西可以只当做一个由头,重要是和爸爸妈妈的交流中,大家彼此能了解更多,可以捕捉到其他信息。
妈妈有一次说大姑转发了一个内容,说老人家不要和年轻人一起住,免得讨嫌。我说,有一些道理,但是所有道理都不是一定适合所有人,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我们就可以一起住呀。然后东拉西扯半天。妈妈说过去有句老话,叫做“相处好,同住难”。听了觉得好有意思好有道理,就像中学大学的好朋友好闺蜜,天天腻歪一起,总是会有小矛盾,毕业了又彼此想念。我说记住了这句简短有道理的话了,不过,明白了老话的来由和道理,却不用只按字面意思去做,胶柱鼓瑟,知道怎么去顺应和避免就好了。又东拉西扯半天,对话题不是很有兴趣,觉得本来生活就不必用别人的经验去规划,自己活着自己看着办就好。但是就陪妈妈随便附和一下,随便说说话吧。有一搭没一搭,最后不知怎么搭到妈妈的失眠。妈妈说她也觉得老了还是和自己的伴在一起舒心,比如去到大姨家,睡眠都能特别好。就失眠和大姨的关系讨论半天,最后总结出去到新环境总会比较新奇,脱离家里的事务总会比较轻松,说到要多出门旅游,说到妈妈可以自己和好朋友好姐妹去旅游,爸爸也要跟自己的好兄弟和姐妹们出去玩,这样多新鲜感,生活才有趣。这下子就越说越热烈了,对将来的日子无限期待,对原来生活里的烦恼忽然找到了方法。
忽然发现,原来那篇“老了,别跟年轻人住一起”的转发,是有这样的意义的。
老人家的朋友圈和微信群,固然有太多值得嘲笑的东西,但是,与其置身事外地嘲笑、屏蔽,也可以一起分析、共同沟通成长。和父母之间,本是血缘相连,而和其他人类,也是同类,假若都能愿意互相倾听,大约争吵争斗也可减少。
但是微信端的每一个人,大概都习惯和急于对着屏幕表达自己,却忘了看看身边的同类。
最早开发出应用的人,最早发明出手机、发明出电子产品、发明出各种机器的人,还有最早提出这些梦想的人,开初的缘由,也许是人类天马行空的幻想、也许是人类超越伟大的梦想、也许是赚取利润的目的。在机器开发出来之后,应用的人们,也各怀异想。机器会越来越进步,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而人们的那些相同的、各异的人性,大概从文明产生以来,几千年里一直相通、变化微弱。人类能制造出越来越先进的机器,把各种梦想赋予机器,能上天、能下海、能扫地、能下棋、能给人类温暖的怀抱,那么在人类自己身上该实现的梦想是什么?难道只是征服?《圣经 传道书》有言:“凡事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 《论语》中孔子和弟子讲到理想的生活,简单,而只在内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网友评论
***
文章很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