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宝强事件的经过,我发现朋友圈的套路太深。
一句话,微信越来越向大众媒体转型
首先,微信不再是一开始的我们彼此很熟,才通过通讯录添加微信,那确实是原始的熟人社交;而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刚刚认识彼此,我们可以交换名片或不交换名片,但是我们一定会互加微信,尤其在商务场合,对不对?所以,我们是先加微信,后慢慢了解对方。微信早已脱离了熟人社交的概念,越来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
熟人社交可以不拘小节,随意随性;而陌生人社交,就要注意很多分寸了,因为你时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态度、品味,和取向。
微信的本质当然是社交属性,但是因为公众号这个伟大的发明,微信其实已经具备了超强的媒体属性,对不起,我侮辱微信了——其实微信已经成为目前最大的社交媒体了。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很好理解,现在中国最大的网络媒体,一个微信,一个微博,至少占据了60%以上的大众关注流量,其它什么凤凰、头条、豆瓣、知乎等等,都是相对垂直类的,体量无法和微信微博抗衡。而微博和微信相比,微信更占大头,微博前几年都感觉混不下去了,后来90后们玩起来了才拉回微博活跃度。你问问周围人平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社会热点,前阵子王宝强事件出来后,虽然是微博发了声,但是病毒式传播在哪里,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呀。
你的动态暴露你的状态
如今的朋友圈,经常发爱国帖或者养生帖的一定是老人,常发母婴电商晒娃的一定是妈妈,经常发36的一定是创业狗,天天转发马云爸爸之类鸡汤的一定是做微商的中青年,你所说的话就是你的态度以及价值观,有人天天歌颂祖国伟大,也有人天天骂楼市股市政府;你所发的照片就可以看出你是经常旅游还是经常加班儿;你用的修图软件就反映了你的小清新还是性冷淡。
关注优秀的人是成长方式之一
但当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交流需求的时候,我觉得是时候开放我的微信号(xiemobobi)。比如读者很想来我线下的一些城市读书会,又怕错过公号上的活动通知;比如我认为的一些好文章好东西,大家很想看到我即时的分享;当读者知道我做境外理财业务和互联网金融,经常问能不能帮忙做些资产配置投资。
加我微信的时候,请表明职业或身份,所在城市,所处行业。我会择诚意通过。另外,微信有每日加好友上限,如果你足够诚恳却还没加上,那就等隔天再试试。
识别图中二维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75229/bdf58faa295d981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