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评诗论道,作者系无枪的将军图片来源于评诗论道
从李白的《静夜思》来看旧体诗词与现代诗歌的关联
作者:无枪的将军
以诗歌文体的形式,最早的诗文集,据传为享有“中华第一诗祖”之称的西周尹吉甫所采集、编纂,后被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诗经》,它内容以民歌、礼乐为主,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目前,它也是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四言体诗集。
四言体诗讲究韵律与节奏,以固定的格式开创了诗歌构造的先河,更为后来的五言、七言起到了很大的范本性作用。
从文学的本质来看,《诗经》与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以及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主要以关注现实、抒发现实和表达个体的真情实感为主。
既然所有文学作品都具有共性的文学本质,那么旧体诗与现代诗歌会不会存在本质上的共通呢?
我们就以大家最为熟知的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口语诗《静夜思》为例,来展开系统性的论证和研讨。(《静夜思》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意境对标的举例说明,其实,从意境的本质来说,每一首旧体诗,我们都可以对标现代诗)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这是一首我们熟知的五言体诗,这里我们就不对格律、平仄等作细致解读,主要从诗意的角度来对标现代诗歌,具体怎么来对标呢?
下面,我们就从《静夜思》的句式结构入手,增添一些语句词汇,让原本的五言体诗的意境转变为现代诗歌的分行体意境:
《新静夜思》
文/无枪的将军
床前
一缕明月 唤醒我
满地的白
让我分不清
到底是月光 还是白霜
抬头
又见满月 若隐若现
我知道
可能是 它想告诉
我阔别已久的故乡
也在今夜
月光里
从以上我现写的这首《新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首诗的诗意本质是和李白的《静夜诗》存在相当的共通性,同样都是半夜睡不着,同样都是看见月光,同样都是思念故乡,明明二者意境是完全相同,为什么李白这首五言体诗只用了简短的20个字就诠释了意境,而我的这首《新静夜思》却用了整整62个字才能诠释出?
这就要说到,旧体诗与现代诗的区别所在了,旧体诗(以诗经为开端)从诞生到如今,一直都是以语法严谨、词藻华丽、韵律优美、节奏和语感强为固有的结构形式,而,它的这种规则在历经唐代的诗歌盛世之后,几乎成为了后世在古典诗歌创作意识上的潜移默化。
然,现代诗则在白话文运动后,时代的自由开放论与文学作品的自由开放形成了一种顺应的契合,它只讲究画面感强、语言直达、意涵丰富,无任何规则和束缚的“无定性”开放形式,明显区别于以往旧体诗严谨的创作形式,让以往的“字句推敲”一下就上升到了“随心所欲”的层次。
从前面二者各自的对比下,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旧体诗有了其固有的结构属性,所以它在与现代诗相同的意境下,就只能运用最贴合规则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和呈现意境,当然,这种方式虽然具备相当的可读性,在意境上也具备艺术与美感的优势,但是,由于它自身结构的严谨和束缚,在创作上,自然就会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系数,显然,这种形式上的束缚,不但对“诗意源于情感的自然而然”造成了一定阻碍,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初学者的创作积极性,因此,如果仅从诗体的规则形式上来看,旧体诗的优势,其实也是一种传承的劣势。
综上所述,其实,我们也可以推理出,所有的旧体诗词,其诗意的本质应该是与现代诗歌诗意的本质完全相同——这一源于本质的铁律。
为什么说完全相同呢?因为,它们本身都是源于创作者心境的渲染,都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认知和理解,都是以语言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个体景观情思,唯一不同的,只是旧体诗具有规则上的局限性,而现代诗却拥有自由,且无规则和束缚的开放性。
——撰于重庆
2022.10.27日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軍,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歌评论社【评诗论道】主笔,独立诗评人、批评人、诗歌理论研习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