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3《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day3
阅读内容:第二章(P36-69)
阅读主题:身临现场的采访
三个问题:
1.写作者应该如何吸引读者将你的作品读下去?
故事要给读者带来情感体验。
故事=叙事+情节。那么,叙事和情节有什么不同呢?打个比方,叙事是“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而情节是“国王死了,王后因悲伤过度而逝”。
我们会发现,情节要让读者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一种情感态度,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就是情节。因此,与新闻相比,叙事性的采访需要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需要像前面所说的“跟人待在一起,成为整个氛围的一部分”的采访方式。
让读者感到欲罢不能、并引起情感共鸣和情感投入的体验,就是“情感化学价”反应。
那种“情感化学价”更高的故事,更容易引起读者关注
2.如何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与受访者建立关系:要到达洋葱的中心部分
在一个理想的访谈中,非常舒服的相处状态,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想象一下,和好朋友的谈话,比起和陌生人之间的谈话,哪一种会让人觉得更舒适、更有快感呢?答案不言而喻。朋友之间的互动是一个整体,更容易抵达信任的核心。
我们用洋葱的中心部分来形容这种感受——干脆利落、尖锐刺人,但又具有最鲜明和最真实的风味。
洋葱的中心部分,是品质和大小最完美的部分,是真正让故事风味十足的部分。想要到达洋葱中心的部分,需要一层层地去剥,剥开的过程,就是与受访者建立关系的过程,通常要经历七个阶段:引介—调适—联结的瞬间—安适—揭示/披露—减速—重新激活。
这七个阶段都要求采访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经历,直到最后的阶段,也就是“重新激活”的阶段,受访者开始积极主动地合作,达到像朋友一样信任的高度,才会有获得了洋葱中心部分的感受。
3.在采访中,你认为应该录音还是不录音?
我认为可以带着录音笔,在对方说重要重要事情的时候可以录下来里。
五个金句
1. 在阅读你的作品的过程中,你的读者获得的,是一份前后相继的精神和情感上的经历。
2. 所谓“主题”,还不在话题、地点或者主要人物什么的,它指的是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某种处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的东西。
3. 如果我们没写清楚,那我们所有的采访就等于是零。如果我们没有做好采访工作,那它一定会在我们写作中透露出来。
4. 像摄影师一样思考。不断移动,不断改变你的视角,同时保持安静。努力不要打断事件的流动进展。
5.在我们的故事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小东西,因为,正是这些东西,才构成了你身临现场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