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Python数据之道社会热点
从历史来看印度的裂痕和隐忧 | 阅览群书

从历史来看印度的裂痕和隐忧 | 阅览群书

作者: leenard | 来源:发表于2017-07-08 11:52 被阅读77次
    cover-india.jpg

    2017年6月,印度军队进入我国洞郎地区,与印度相关的新闻成为了近期的热点。由于笔者几年前去过印度,恰好最近又阅读了《印度通史》一书,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见闻、感想、书籍中的记录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印度的大致情况做一个简单的描述,希望能使各位对当前的情况能有更多的一些背景了解。

    描述内容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 种姓制度
    • 佛教起源
    • 孔雀王朝
    • 莫卧儿王朝
    • 英国殖民时期
    • 近现代印度
    • 关于印度的官方语言

    1 种姓制度

    一般认为公元前1500前左右(时间不是很确定),雅利安人进入恒河流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时,只是初步形成三个阶层,武士、祭司及部落民众,不存在种姓的意识。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打败当地的达萨人后,雅利安人为把他们排斥在社会之外,才开始了种姓制度的第一步。

    达萨人皮肤较黑,种姓制度一开始是区别肤色。“种姓”一词的梵语是“瓦尔纳”,意为“皮肤的颜色”。这就是种姓制度的“二分格式”,仅是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区分。

    随着雅利安人内部分工的确立,雅利安人原有的三个阶层逐渐形成三个“瓦尔那”, 非雅利安人则形成为第四个阶层,人们一出生就属于某一个瓦尔那,并且终生不变。种姓制度出现了,为了披上神性色彩,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故事:梵天大神从他的口中生出了 婆罗门(祭司),从双臂生出了 刹帝利(武士),从腿生出了 吠舍(农耕者),从脚生出了 首陀罗(达萨人以及雅利安人与达萨人的混血)。上述四种姓分别被赋予“白”、“红”、“棕褐”、“黑” 作为代表色。这就是种姓制度的“ 四分格式”。

    种姓制度,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是初成时期,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后300年是演进时期,300年至700年是确立时期,直至在印度逐渐消亡,再无大的变化。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 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

    今天的印度,虽然官方在法律上已经没有种姓制度了,但上千年来演化形成的种姓制度,在政治、商业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能够比较明显的体现出来。

    2 佛教起源

    佛教的创立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6年出生于尼泊尔南部靠近印度边境的迦毗罗卫的释迦部落,是酋长之子。他原本娶妻生子,生活无忧。当感悟到尘世快乐的虚渺无常时,他决心寻求解脱真谛。他29岁出家,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修道成佛后,称“牟尼”,所以叫 释迦牟尼,意为释迦部落的“圣贤”,他也称“佛陀”。

    大约公元前2年(具体时间有待考证),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

    3 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年-前185年)

    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是旃陀罗笈多,它出身贫困,家族替难陀王王室养孔雀,属吠舍种姓。后来旃陀罗笈多击败难陀王朝,建立的王朝名为孔雀王朝。

    阿育王是旃陀罗笈多的孙子,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公元前272年,阿育王在兄弟争王中,杀了所有的竞争对手,登上王位。

    阿育王的知名度在古印度帝王之中是无与伦比的,他对历史的影响同样也可居古印度帝王之首。 在阿育王时期,古印度的中央集权统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阿育王在经济、宗教、制度管理、水利交通等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阿育王早年好战杀戮,统一了整个南亚次大陆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区,晚年笃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为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莫卧儿王朝(1525年-1857年)

    巴卑尔(1526年-1530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创建者。巴卑尔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所以他是有蒙古血统的突厥人。莫卧儿帝国是自阿富汗南下入侵印度建立的帝国。“莫卧儿”是“蒙古”的意思。莫卧儿帝国的上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而基层则信仰印度教。 波斯语是宫廷、公众事务、外交、文学和上流社会的语言。

    阿克巴是莫卧儿帝国的第三位统治者(1556年-1605年在位)。他被认为是莫卧儿帝国的真正奠基人和最伟大的皇帝。阿克巴的统治对印度历史有很大的影响,在他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在版图及财富上都扩张到原来的三倍。阿克巴的最大成就,乃是在莫卧儿帝国境内建立起一套有效率的管理机构,从而遏止了国家的分裂,促进经济繁荣。

    “前有阿育王,后有阿克巴”,两位伟大君王在印度拥有崇高的地位,犹如中国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很多人不一定知晓印度的这些王朝历史,但知道 泰姬陵 的估计是大多数。泰姬陵是莫卧儿帝国第五任皇帝沙贾汗为其宠妃建立的陵墓。泰姬陵的泰姬二字,是Taj的音译,为皇冠之意,并不是其宠妃的名字。泰姬陵被认为是莫卧儿建筑的最精美的例子,结合了印度建筑和波斯建筑的风格。泰姬陵大约在1632年开始建造,在1653年左右完工,历时22年

    下面的图片是笔者几年前去印度时拍的,不得不感叹,泰姬陵确实是集诸多建筑的精华大成。建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更详细的背景信息。

    india05.jpg india07-s.jpg

    据历史记载,原本沙贾汗还打算与泰姬陵临河相对,给自己建立一座与泰姬陵媲美的陵墓。但由于1657年他的儿子奥朗则布篡位,沙贾汗被囚禁于阿格拉堡,7年后抑郁而终,葬于爱妻身旁。

    后来,英国、法国、荷兰和葡萄牙等国殖民者在印度发生战争,最终英国胜利,使莫卧儿皇帝成为傀儡。1858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授予印度女皇称号,莫卧儿帝国灭亡。

    5 英国殖民时期

    5.1 东印度公司时期

    1600年,英王批准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负责东方贸易。1615年,与莫卧儿签订了通商条约,条约规定: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1670年,英王准许公司有权获得领土,并在其控制区内建立军队、铸造钱币和行使其他权力。

    英国在次大陆依靠东印度公司组建的军队开辟殖民地。17世纪最后10年,东印度公司无可争辩地成为次大陆的准国家,拥有了可观的军事力量。此后,直至1857年,东印度公司不断扩张领土,印度被称为“东印度公司领地”,同时引发反英暴动。

    5.2 英国殖民统治的正式开始

    1858年5月,英国殖民当局将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流放到缅甸仰光,随后处死了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从形式上完成了对莫卧儿皇帝的清算。与此同时,英国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取而代之的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并向印度邦王公、酋长、印度人民宣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印度女皇。

    6 近现代印度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经不可能维持。1946年发生印度皇家海军起义,事件之后英国立刻派遣内阁特使团前来谈判,主要内容在于讨论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的矛盾以便移交政权。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分别于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

    所以说,古代的印度指的是整个印度地区,而非今天的印度共和国。而 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宗教信仰不可调和,在莫卧儿帝国时期,由于穆斯林是当权者,而在近现代时期,印度教民众占大多数且权利和实力已远超穆斯林。最终英国提出印巴分治后,印度教和穆斯林双方都接受,成立了独立的国家。当然,这也为现代社会在该地区带来了一系列的后遗症。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是印巴分治的直接原因之一。不得不说,这也是英国留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印巴分治后,经历了多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获胜,最终使东巴地区脱离巴基斯坦,1972年成立了今天的孟加拉国。其实,整个孟加拉地区,分为东孟加拉地区和西孟加拉地区。1904年孟加拉地区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1947年印巴分治时,孟加拉地区被再次分割:西孟加拉地区归印度(今西孟加拉邦),东孟加拉地区(后改名称东巴基斯坦)则根据蒙巴顿方案归巴基斯坦。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终于使相距约2000公里的东、西巴基斯坦内部矛盾走向不可调和。

    孟加拉国起初跟印度关系密切,但后来由于政权变更,同时有宗教、资源等方面的潜在冲突,因此,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

    让我们结合历史来看一下今天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分布地图:

    india01-s.jpg

    7 关于语言

    现代印度是一个多种族和多民族的国家,千百年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言和区域文化。1961年普查时登录了1652中语言,其中主要语言有18种,全国95%的人口使用这18种语言。印地语是第一大语言,占全国人口约三分之一。曾有一段时间,官方想用印地语作为官方语言来替代英语,但由于各地区及当地语种人员的反对,今天的印度,英语及多种当地语言,仍然在官方使用。

    8 写在最后

    笔者曾经拍摄的照片,流浪的印度神牛:

    india04.jpg

    通过阅读印度的这些历史,个人感觉,整个印度历史上,除了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年-前185年)和莫卧儿王朝(1525年-1857年)外,其他王朝大部分都只能统治印度地区的一小部分,其他时期,整个印度地区实际上可以说是处于多个王朝同时存在,类似于中国的五代十国。且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属于从外部地区入侵,信仰穆斯林,与当地的印度教之间其实是存在很多矛盾的。

    另一个就是,莫卧儿帝国的后期,实际上已经处于英国的殖民管辖之下,丧失了独立性。英国从东印度公司时期,到英国女王成为印度女皇,直至印巴分治,印度独立,这期间几百年,印度实际上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整个漫长的上千年历史长河中,印度本地人员(以印度教徒为主)作为统治者的时间,其实并不长。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此次洞郎地区的地图分布,图是我在网上找的。从图上也确实能看出整个印度大陆的复杂形式和印度共和国的隐忧,以及为何印度急于在洞郎地区出兵的原因之一。

    india02.jpg india03.jpg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上述描述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看官指教。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D:PyDataRoa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历史来看印度的裂痕和隐忧 | 阅览群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id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