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让人别扭的一节课!每次上这部分内容都头疼:我在讲台上面使尽浑身解数、讲得口干舌燥、可惜收效甚微,学生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用尽洪荒之力、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到底什么是“设置与问题对应的单变量”。要让七年级的小娃娃们用科学规范的思维和流程去设计完成一个真正的探究实验,实在是理论性太强了,尤其对于我们学校这种层次的学生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今年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改换了一下思路,把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和调整,没有再按照教材顺序来教学了,而是第一节课时先给学生介绍了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和他们的成就(每个人都爱“八卦”,所以关于科学家们的逸闻趣事通常都是很吸引人的🤪),顺势导出这些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归纳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查阅资料等。在第二节课的时候,我首先带着孩子们简单回顾科学家们的研究,然后展示了一幅以前的学生在学校操场做实验的照片。夹杂在一堆科学家老爷爷中,突然出现一群穿熟悉校服的同学,这样猝不及防的违和观感引起孩子们一阵惊呼和笑声。笑完了我问学生:“他们在干嘛呢?”“在做实验呢!”“是的,他们就像科学家一样,在用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验证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我继续诱惑他们:“看嘛,生物学研究其实不是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那些哥哥姐姐可以、我们也可以的,说不定未来某一天,这个教室里面就会出现我们中国的达尔文、哈维呢!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当一盘小科学家嘛?”“想!”小娃娃们早就在下面摩拳擦掌了。“老师现在有一个难题,需要各位小科学家们帮帮忙。”
以前,都是我在替孩子们思考,帮他们解释各种现象;今天我要调换一下角色,让他们来帮我想想办法:老师昨天做馒头时不小心面粉放多了,一下子蒸了好多馒头吃不完,这些馒头要是就这样放在桌子上会很快就发霉变质的。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怎么保存馒头啊?“放冰箱、把馒头用保鲜袋密封装好、用油把馒头炸成馒头片、带到学校里请我们吃……”小屁娃们七嘴八舌。“馒头长霉其实是因为有一种叫做霉菌的生物在馒头上生长繁殖的结果。所以,要知道怎么保存馒头更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学习完了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后,又及时把孩子们的思绪拉回到“馒头长霉”问题上来:你觉得环境中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有哪些?“水分、阳光、温度、空气、馒头本身的味道……”“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是假设,怎么才能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正确呢?”“做实验!”这次所有的孩子都异口同声了。那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呢?我把这些关键词都写在黑板上,问:你觉得这里面哪个因素对霉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你会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呢?
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别急,让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翻出几张电脑中以前学生实验过程的照片,让孩子们分析。你看到了什么?“她把馒头切成两半,而且这两半大小差不多,同时开始观察它们的变化。”(板书:其他条件都一样)“一半馒头放在家里窗台上,一半馒头放在冰箱里,所以两半馒头所处环境里温度不同。”(板书:单变量)“那这位学姐她这样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看看不同温度环境中哪块馒头先长霉。”(板书:变量围绕问题设置)OK,基本把科学探究的要素梳理出来了,那就自己动手实践一下吧!没有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指导学生们怎么去做,也没有给他们看我做的示范实验设计,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课下去做,然后作好记录发到我邮箱里。
结果,几天后我收到了第一次的作业,简直可以说是相当简陋️🤨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d04d71a1cab7902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c3607966d758dc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e2ff69fbaefd52f9.jpg)
多数孩子的实验报告都只有几张照片,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和假设环节缺失的、没有设置对照的、实验不是单变量的、变量与问题牛头不对马嘴的……让学生们对照探究实验的基本流程和要求互相评价。小屁娃挑别人的错个个都很火眼金睛,很快就从问题的提出、假设是否方便验证、变量的设置、实验过程中对霉菌生长的观察、怎么结论……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引方案~挑毛病~改方案”,这不就是科学探究的真实过程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619ecae64481062e.jpg)
周末的时候收到了孩子们的第二次作业,比起上次要好一些了,选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作业,还是让孩子们自己来分析评价,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干燥和潮湿环境的馒头都长霉了,怎么区分哪种环境更适合霉菌生长?”成为了讨论的焦点。OK,那就再思考再修正!引导孩子们认识到科学测量的重要意义也水到渠成了。怎么保存馒头已经有点低幼了,所以提升一下难度,直接把鼠妇分布实验布置给孩子们作为新的探究作业。一周后交来的探究实验报告让人惊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a2c68232f237f6c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6aee6bdc277be695.jpg)
特别是这个孩子的作业,虽然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不过还是很完美了!激动的我忍不住马上给孩子妈妈发了邮件,狠狠地表扬了这个小小科学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62137/36d4844602dd7e32.jpg)
这一节内容前前后后历时三周,中间自己好几次都想放弃、不想再“耽误”时间了,但是现在看来,这一切的“耽误”都还是非常值得的!不是说要牵着蜗牛去散步吗,那就耐下性子来,每一个孩子都是能思考、会探究的,关键是我们老师愿意去引导、又会正确引导吗?所以,启发孩子进行科学思考,不仅仅满足于“知道”,而是要知道“怎样知道”,遇到问题,回答之前想一想,除了自己说的答案,还有没有其它的可能性,这才是帮孩子们愿探究、会探究、能科学思考的真正目的。比正确答案更加重要的,是发现答案的过程,是支持答案的理由,是对答案的比较和检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