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解读:
这是一首以四言为主的诗,这首诗是古人在宴会上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
全诗共三章,每章均以“鹿鸣”起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中的“苹”,切不可以为是“苹果”的“苹”哦。三章开头的起兴句,只变一字,“食野之苹”“ 食野之蒿”“ 食野之芩”。有趣的是,这“苹”“蒿”“芩”都是指蒿类植物。
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虽然同属于蒿类植物,诗人在用字时换了不同的字眼来表达。可见,古人写诗是非常讲究炼字的。或者说,古人讲究炼字从《诗经》始。
在一片水草丰茂的原野上,阳光朗照,一群鹿正悠闲自在地吃着肥美的草。它们吃一会儿草又嬉戏一会儿,或者,一边吃草一边嬉戏逗乐。那“呦呦”的和鸣之声此起彼伏。
这样的起兴句,恰好切合主人的宴会气氛。宾主之间的和乐氛围,正好被引出来。
直到现在,这样的宴会习俗依然被沿用着。
现代中国,每到大小节日,或者婚丧嫁娶等,都会非常注重宴饮礼节,宾主之间,力尽达到“和乐氛围”。尤其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宴会用的圆桌还没有普及之前,使用的是方桌。这方桌是非常有讲究的。有缝隙的那两方绝不可对着主要客人,主要客人要坐在上座。上座在哪里?北面向门的一方为主客的位置,为上座。
这首诗的诸多妙处是无需说的,它是“四始”诗之一;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分与第一章重复,最后几句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更是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宴席之中,主客谈笑风生,有音乐助兴,有献礼节目,好不和谐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