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为伴

作者: 积学怀琛_戴学琛 | 来源:发表于2018-04-13 15:03 被阅读25次

今天在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笑来老师对于时间的感悟,在阅读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慨,字字句句都让我感同身受。很多对时间的理解都是在我走了弯路、经历了诸多曲折之后才有的深刻体会。不知不觉读了5小时,掩卷沉思回首往昔,非常庆幸有书为伴,虽前路漫漫道路曲折,却也能苦中作乐处之泰然,想跟朋友们分享自己读书的乐趣。

非常好的一本书,需要推荐给每个人

作为老师,当我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习惯给出一个定义去解释新出现的事物。如果要给书籍下一个定义,那么引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段话比较有趣:“记录,分析,总结,整理的工具,讨论并解释知识,有图片的,没图片的,硬皮的,软装订的,护封的,没护封的,有前言,简介,目录,索引,用于人类大脑的启示,理解,改进,加强和教育,通过视觉实现,有时也用触觉——简称《书》”给出这个定义是徒劳的,反而会让人更加迷茫,我们不明了它的作用,自然无法体会它重要性。

阿米尔汗代表了印度的元素,现代印度和古老印度的碰撞

那么书籍有什么作用呢?它又能帮助我们有哪些方面的提升呢?宏观层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要发展必然依赖于知识的储备,这种储存方式一直以来都是以书籍的形式加以保存。微观角度思考,车是人类腿脚的延伸--使人们走得更远,望远镜是人类眼睛的延伸--使人们看的更远,书籍就是人类所有能力的延伸--可以使人们拥有更多的可能。随着社会层级之间差距加大,读书无用论叫嚣尘上,对于这种观点但凡有些批判思维的人都不会盲目认同。首先,这个论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不能用一两个人成功的案例否定全盘;其次,这些人可能没有完成学校教育,但是不上学不等不学习更不等于不读书;最后,人生的主题永远是自己,不能颠倒主次,所以不是读书无用,实话讲是自己无用。但我们又羞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因为承认不足是进度的前提,我们害怕进步,因为进步需要改变,而改变恰恰是人厌恶的,因为改变就意味着需要打破现状,产生不稳定、不安逸。

打破舒适区,自我否定中发展

为什么要读书呢,以自身为例,我可能体会更加深刻。12年我在豫东县城一家化工厂上班,每天三班倒工作8小时,夜班从凌晨12点开始一直到早上8点钟。印象最深刻的是腊月的一个深夜,晚上8点钟被窝刚暖热,11点就要起床,大雪风飞,寒风彻骨,迎着风雪满脸艰辛,日复一日如此劳苦,也才得一两千而已。每次我都会问自己,你甘心这样走完一生吗?从现在就看到了30年后自己的模样,生活一成不变,平静的似水。这是你想要的吗?为什么你会落得如此?你又该何去何从呢?自己能力不足,又不愿努力,然后用命运论来安慰自己,有时候人真的是傻得可笑

打破需要蓄积能量,自内而外的自发行为

我决定做出改变,每天抽时间看书、练字、锻炼身体,在工作之余又考取经济学本科,13年辞职远离家乡,专心考研。我用了近4年的时间,看书学习、修学储能不断提升,毕业后非常感激xes给我的机会,所得已是之前的近十倍。如果把读书当做投资的话,投资回报比已经远超各类收益了,其实自己才是最大的标的,而投资很简单只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 好好读书提升自我。读书的回报还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我可以自学英语、法语、书法、写作、经济学、心理学,一切我感兴趣的,我甚至用一个月时间,每天坐公车上下班途中看书,通过了国家资格证书考试。现在看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体会到乐趣反而给我带来更多惊喜,我和书本成为了好朋友,非常珍惜它带给我的一切。既然读书有如此多的好处,那又该如何去读书呢???

时间投资

很多时候我们被动接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金玉良言”,亦有“学而优则仕”的金科玉律;但却缺少了最为重要的批判思维,至始至终都没有明了读书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思考和自学能力。不去思考、不愿思考、懒得思考、不会思考读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读书就成为了纯粹意义上的time-killer。从纯粹的实用角度来讲,首先,要明了这本书对读者有何用处,是否值得你投入这么长的时间成本去阅读。其次,在阅读时作者会抛出很多问题,也会讲述很多解决方案,这些是否都是值得全盘接受;再者对于同一个问题是否还有不同思维方式,能否可以在原有的问题上再去延伸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样子一直延伸下去不就是科学发展的轨迹吗?最后,在长期的积累之后,会不会对之前相同的问题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呢,因此在我看来读书也是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a book of monumental significance

以《乌合之众》为例,这本书法文原版在1895年问世,英文版书名《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最早在1920年被译介给中国读者,当时书名译作《群众心理》,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对于现在的书名我保留个人意见,因此我选择了中英对照版本。我们现在去看这本书时,能够从中发现诸多观点逻辑不严谨之处,但由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这依然不能影响它对群众心里学发展的巨大影响,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这些思想的提出,在当时社会主义思潮下的欧洲各国无异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起群众心理学研究的大门。

只具有批判思维就已经足够了吗?很多人会觉得读书很简单,只要识的字,有时间随时随地可以阅读。理论上是这样,但很多时候实际并非如此。中午在和暖暖一起等午饭时,我自然打开书本看了起来,然后就听到旁边桌子一位女生说:“我也想看书,可是每天下了班之后,那么累真的不想再去看书了,有时候打开电脑之后就只想看电视,哪里还有时间看书呀?”你看这不就是很多人经常碰到的问题吗?时间真的很神奇,许多神迹的发生都需要时间的验证,他是世间的君王,一切道和法的源头。在牛顿的《绝对时间论》中,时间被形容得极其残酷,它一直向前,像一列永不会回头的列车,单项前进,匀速流淌,永远不可逆转。这每天仅有的24小时又该如何分配呢,有哪些时间应该用来和书本交流呢?

10000小时法则决定了每个人的未来

由于住宿地址较远,我每天会比别人早起1小时准备上班,把时间都花在路途上了,但是这时间是很宝贵的,我可以在坐地铁、公交车时,去唤醒沉睡一晚的书籍。制定每天的读书计划,制定每月的读书计划,严格执行下来就会形成习惯。前天,一好友打球时不幸受伤住院了,我在探望时背了一包书籍,我只是希望他能在这段无聊难耐的日子里,抽出时间好好读一本书,也算是另一种所得,他留下了那本我在看的书,无奈只能忍痛割爱。路上我一直跟暖暖抱怨:“把我正在看的书拿走,这感觉就跟你追了一半的电视剧,有天我突然告诉你,别看了,剩下的我来告诉你的感觉一样”。可就是这样,我在医院看他的两天时间里,把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朋友》读完了。在他的内心里,可能会觉得我是去看书了,而不是真正关心他的身体。

阅读《把时间当朋友》时候的抄录,由于没有带笔记本,就随手写在一张纸上

既然时间具有弹性,可以在24小时限度内随意收缩,那么就可以抽出很多处理不重要事情的时间来读书。每个人阅读的方法和习惯不同,而不同的书籍阅读方法各异,有些书籍是叙事为主,读起来就比较轻松愉快,也是现在大家最喜欢阅读的类型,快速浏览就可以了。另一类是理论型书籍,比如《战争论》,每一段每一页我至少读了三两遍,每次看都觉的每一段话都可拓展为一篇哲学、政治、博弈论类型的文章,读起来非常费时费脑。很多时候大家不愿读这类书籍,但我确比较喜欢逻辑思维清晰、需要大量脑力活动的文章,这也算是对自我的一种提升。在新书第一页写上阅读时间,一本书在你拥有了不同的人生阅历后,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都需要反复多次阅读。我也喜欢在书本上做注解,写下自己的思考,更喜欢在读书时,一边读一边写下我认为比较好的部分,反复阅读。关键不仅在于读了多少,而在于如何应用,应用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作,把你所读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勤于思考的批判思维。在学业结束后,读书不再是为了分数,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习惯、乐趣、享受,你投入的越多,它回馈于你的也越多。

不知不觉讲了那么多,你看讲起读书来,我就是一个话痨滔滔不绝,让人反感。其实你只需要记着:最重要是action speak louder than words,你不需要准备什么,只需要现在就开始做,与书为伴,然后坚持下去。

(后记:这篇文章是我在医院看好友时所想,但写这篇文章我花了三天的时间,第一晚写到23点30分,躺床上之后一直在思考如何往下写,能够更显出逻辑性,能够更具有说服力,不知不觉思考到凌晨三点钟。第二天6点多起床看了一小时书,理清了思路接着写。下午去医院看好友,一边等他做手术,一边看书,第三天起床又接着写。基本上把我的所感、所想表达清楚了,世间的烦恼大抵上是因为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能力不够,所求甚多引起。很多困惑都是前人已经遇到的,解决方法已记录在书籍之中,只等待我们自己探寻答案。)                                                2018-4-13

相关文章

  • 与书为伴

    今天在读《把时间当做朋友》时,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笑来老师对于时间的感悟,在阅读时有种相见恨晚的感慨,字字句句都让我感...

  • 与书为伴

    清晨,摊开一页书,推开一扇窗,满屋幽兰淡雅的书香。 还记得小时候,街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小人书摊,何谓小人书?连环...

  • 与书为伴

    静的夜 和自己呆着 暖的光 邀好书为伴 忘记时空 我心飞翔

  • 与书为伴

    “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

  • 与书为伴

    今天在读书的时候,突然对读书这件事很享受,可能与读<<当下的力量这>>这本书有关,那种临在的状态让我把所有注意力集...

  • 与书为伴

  • 与书为伴

    星期五,我和同学一起去市中心书城。虽然路上有些寒风,但我们热爱读书的热情不减。 一来到市中心书城,...

  • 与书为伴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娱乐休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尝试了许多方式以后,我忽然发现,原来对于自己最好的休闲,竟是...

  • 与书为伴

    书占了我办事处办公桌的大半壁江山了, 够我啃一阵子了。 我还是一如既往的饥渇, 冥冥中是有个声音在教导我, 黑漆漆...

  • 与书为伴

    总是想要写点什么,那就写一下那些年看过的小说吧。 我看小说的类型有好多,我觉得,大部分女生的阅读生涯中总少不了言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书为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mz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