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将学习任务群设计为三个层面,三种类型,即“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从单篇阅读走向多文本阅读,从多文本阅读走向单元阅读,再从单元阅读走向大单元阅读,走向专题阅读、主题阅读等等,主题突出,专题性强,要素突出,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阅读有效。
类文就是把主题、内容、表达趋于相同或相似的文章,分别整合成统一类型的多文本。类文内容主要是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充实、健康向上。类文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阅读一组同类文质兼美的文章,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一种策略。在师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进行的策略阅读简称“类阅读”。
类阅读的基本要求: ①有明显的阅读类型;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③有丰富的阅读内容;④有完整的阅读系列;⑤有价值的阅读方法;⑥ 有明显的阅读效果。
类阅读具有如下特征:
一、整合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根据学习内容,把六大学习任务群整合在一起,按照逻辑关系,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分类,逐级提升,再整理成三个级别,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
学习任务群是学习内容,需要体现出高度的整合性。把学习任务整合在一起,构成了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既整合了学习任务,也整合了学习内容。“类阅读”的基本理念就是加强整合,它包括了几个方面的整合。
二、体系性。课标要求学习任务群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学习任务群的三个层面具有系列性。学习任务群每一个层面为一个类型,即: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种类型从基础型开始,逐级上升,发展思维,提升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阅读内容体系。“类阅读”是围绕专题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的。每一个专题可以链接阅读同主题的类文。既有学段的体系,也有内容的体系,还有课型的体系。如“类阅读”的各种课型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型体系。从“四型三读”中的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整合阅读课、拓展阅读课,到发展成熟的系列课型:单元预习课、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组文阅读课、自由阅读课、整本书阅读等。
三、基础性。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落实“语用”需要强化基础性学习。课标设计的第一层为“基础型”,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积累是输入,梳理包括运用,包括输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换过来说,篇中有段,段中有句,句中有词,词中有字,也是强调积累语言文字的基础性。
“类阅读”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融会贯通其他学科,任何语文实践活动,没有基础性作保障,提升是比较困难的。语文是基础学科,“类阅读”既体现了本学科的基础性,也体现了全学科阅读的基础性。
四、统整性。语文实践要求注重听说读写的同步进行,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六个学习任务群组成一个大学习任务群,这体现学习任务群的统整性。语文的基本功能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类阅读”在围绕主题阅读之时,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顾体现出了“类阅读”的统整性。还有,“类阅读”的统整性坚持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形式服务于内容,内容决定于形式。
五、发展性。课标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对于小学来说,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属于最重要的发展阶段,发展是在具有一定基础之上进行的发展,而不是空中楼阁。如三个学习任务群也是逐步提升和发展的,先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开始,接着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最后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按照“类阅读”的理念,每一个学习任务群形成一种类阅读,即“实用性阅读类”“文学阅读类”“思辨性阅读类”。还有,“类阅读”是根据学段特点,在学习任务群安排上,既有整体,也有侧重。
六、开放性。阅读无界限不仅是指阅读的专题,还有阅读的内容。教材一个单元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就是一个类别的文章。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链接阅读文章、整本书阅读等,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家庭、社会,教材本身指向了阅读的开放性,因此成为了一门课程。
开放性是指阅读专题的开放,也包括全学科的阅读,更包括类阅读中的其它阅读类别,体现了“跨学科学习”。比如:历史类的、哲学类的、文学类的。
围绕一个主题形成的“类阅读”,不仅是扩大阅读场所,还要大量阅读,更有阅读方式的选择。学校阅览室里的书籍对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强。 比如:工具类的书籍就有语言类、写作类等,其他书籍类较少。到了校园之外图书馆里,书目繁多,更具有开放性。学生阅读,主要是运用老师指导的围绕专题阅读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的读书场所,面对其它类别的书籍,能够实施类阅读。再比如,学生在阅读方式上,自由阅读、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等,体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七、创新性。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类阅读的关键是落实“语文要素”(时称“语用”),主要是培养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类阅读”不仅解决“读什么、怎么读、读得怎么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全力服务于学生,而且解决“到哪里、怎么走、到了没有”的问题,全力服务于社会。把课堂学科化功能,转变成社会学科化价值。如“同系异策阅读”等。
“类阅读”亦称“类文阅读”或“归类阅读”,也有专家称之为“类主题阅读”。如何实现大量阅读时,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曾经得到了专家、同仁们的认可,并开展了实验工作。
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此文是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类阅读”,是对“类阅读”的再思考。
网友评论